1. 圖片網
  2. 王心剛

王心剛的寫真照片

王心剛的生日是1932年01月01日,出生于大連。

1957年起,在長春電影製片廠主演影片《寂靜的山林》、《牧人之子》等。1958年轉入八一電影製片廠,相繼主演了《永不消逝的電波》、《紅色娘子軍》、《野火春風斗古城》、《大河奔流》、《傷逝》、《知音》等。



中國電影演員。遼寧大連人。1949年中學肄業,后參加瀋陽市舉辦的文藝骨幹訓練班,學習話劇表演。次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東北軍工局文工團任話劇演員,曾在《李闖王》、《三個戰友》等話劇中飾演主要角色。1957年在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影片《寂靜的山林》中飾男主角,后又主演影片《牧人之子》。1958年起任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相繼在《永不消逝的電波》、《紅色娘子軍》、《野火春風斗古城》、《大河奔流》、《傷逝》等影片中飾演重要角色。1981年在影片《知音》中成功地塑造了愛國將領蔡鍔的銀幕形象,於1982年獲第五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後任八一廠副廠長。銀幕上的第一軍人--王心剛
或許,最初走進我們內心的是「史永光」的英俊、「洪常青」的英勇、「張敏」的瀟洒、「江洪」的帥氣、「楊曉冬」的沉著……但歲月輪換,歷史流轉,那個淡泊如一的王心剛,卻愈來愈以他的為人和品格感動我們。
======銀幕上的「第一軍人」王心剛和他的電影
2005年06月29日 03:06 深圳商報
「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曾是人們的口頭禪。英俊中帶著儒雅,瀟洒又不失端莊,飄逸仍存穩重,深情而不甜膩,勇敢兼具智慧,堅毅而又明朗——還有誰,比這位將正氣與溫柔奇妙地融為一身的王心剛,更能俘獲人們的心呢?王心剛是純粹的北方人,卻兼有南方人的秀氣俊朗,他在銀幕上詮釋了一個又一個完美的中國軍人,「第一軍人」的地位至今無人逾越。
在電視機普及之前,電影一直是人們成長歲月中的一縷陽光,負載著幾代人的浪漫幻想。20年前,男女約會唱的還是《年輕的朋友來相會》,那時的浪漫幻想是「盪起小船兒,暖風輕輕吹」。而在更早些時候,全體女人的夢中情人,則無疑是以王心剛為主角的「地下工作者」——那是一個革命時代的浪漫幻想了。
對於那些如今五十多歲的人來說,「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就是他們年輕時的口頭禪。英俊中帶著儒雅,瀟洒又不失端莊,飄逸仍存穩重,深情而不甜膩,勇敢兼具智慧,堅毅而又明朗——還有誰,比這位將正氣與溫柔奇妙融為一身的王心剛,更能俘獲女人的心呢?
他是純粹的北方人,卻兼有南方人的秀氣俊朗;他在銀幕上詮釋了一個又一個完美的中國軍人,「第一軍人」的地位至今無人逾越;他是1962年文化部批准的「22大明星」之一,巨幅照片懸挂于全國所有影院內,供人仰望;在人們對男人這個概念還很籠統的年代,他就已經為我們提供了最佳的範本。
或許,最初走進我們內心的是「史永光」的英俊、「洪常青」的英勇、「張敏」的瀟洒、「江洪」的帥氣、「楊曉冬」的沉著……但歲月輪換,歷史流轉,那個淡泊如一的王心剛,卻愈來愈以他的為人和品格感動我們。
只是因為他,那些故事,那個年代,便永遠難忘。
《寂靜的山林》(1957年):
不「寂靜」的王心剛
王心剛的偶像人生,是從1957年一部《寂靜的山林》開始的。這也是他的電影處女作,在此之前,作為瀋陽軍區抗敵文工團的一名話劇演員,王心剛在他演出的幾部話劇中,都是寂寂無名的小配角,是電影《寂靜的山林》改變了王心剛的人生。
1956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即將開拍「反特片」《寂靜的山林》,副導演廣佈道爾基四處挑選演員。在文工團,廣佈道爾基見到了王心剛,其出眾的相貌和陽剛的軍人氣質給廣布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這個新人沒有挑大樑的經驗,能否出色地塑造一個英俊沉穩、足智多謀的偵查員,誰也無法保證。當然,幾年的專業話劇演出給了王心剛信心,連闖小品測試、角色分析和試鏡三關后,大家欣喜地發現,這正是他們心目中的偵查員。
開局順利,王心剛初登銀幕就演上了絕對的「男一號」。他潛在的表演才華迅速展現出來,人們幾乎是一下子,就記住了這個英俊帥氣的偵察員史永光。《寂靜的山林》公映后,好評如潮,更被電影界稱為將建國后「反特驚險片」的創作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藉著這部標誌性影片的東風,王心剛就此開始了他將近半世紀光彩奪目的銀幕生涯。
《永不消逝的電波》(1958年):
惟一一次反派配角
自出道以來,王心剛的銀幕角色大多是男一號、正面形象,只有兩次是例外。
第一次,就是1958年的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在這部影片中,王心剛演的不僅是配角,還是個反派配角。1958年,王心剛被調進了剛成立不久的八一電影製片廠,著名女導演王蘋正籌拍《永不消逝的電波》一片,她別出心裁地讓王心剛扮演了國民黨重慶秘密諜報人員姚葦——一個意志薄弱的叛徒。在這樣一張正氣十足的臉上,粘上小鬍子,再扮出種種奸詐齷齪的表情,實在是委屈王心剛了。儘管他的演技著實不錯,也算打開了「戲路」,成為從本色表演到性格表演一次有益的嘗試,但不知怎麼了,這個姚葦怎麼看也不像叛徒,就好像老電影演員凌元在《黑三角》中扮演的一個女特務般,始終是不像。 但這並不妨礙《永不消逝的電波》成為一部經典的驚險樣式革命故事片,它在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為中國此類題材電影的創作提供了不可低估的經驗。而王心剛的惟一一次反派配角,也因此而顯得彌足珍貴。
第二個例外,則要說到1965年的《烈火中永生》了,這也是王心剛的一大遺憾。1965年,政治風雲朝夕變幻,電影界也備受影響。原定由王心剛出演《烈火中永生》三大主角之一的成崗,由於劇本改來改去,要在有限的時間里重點突出江姐和許雲峰,結果成崗的戲全被刪除,只好委屈他去扮演配角劉思揚。可是影片在完成之後,經再次修改,劉思揚的影子一點也不見了,王心剛只成了這部紅色經典中露了一下臉的「無名英雄」。
《紅色娘子軍》(1960年):「紅色小生第一名」由此定格
王心剛的諸多角色中,最有偶像感召力、最貼心入肺的,應該說只有《紅色娘子軍》和《野火春風斗古城》兩部。尤其是前者,作為一部影響力曠日持久的「紅色經典」,更加成為王心剛表演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1960年,由梁信編劇,謝晉導演,祝希娟、王心剛、陳強主演的電影《紅色娘子軍》公映后,舉國轟動。海南的蕉風椰雨,洪常青、吳瓊花的颯爽英姿深入人心;《紅色娘子軍連歌》也不脛而走,「向前進,向前進」的旋律響徹大江南北。那個領導著一群女人征戰的洪常青,現在看來可不是「萬紅叢中一點綠」,那一派瀟洒風流,怎不讓人痴迷?
就義前賦詩的一段戲,王心剛並沒有台詞,依靠的全是肢體語言和眼神,卻把一個洪常青的魅力演到了極點。游擊歲月是殘酷的,洪常青慷慨就義,熊熊烈火中他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正是這個「英雄受難」經典鏡頭,讓今天許多40歲以上的中年人完成了最初的信仰教育。
經由「洪常青」,王心剛作為「紅色小生第一名」的地位才正式確立。之後,整個60年代的中國銀幕,王心剛幾乎包攬了一半以上的英俊小生形象,于叱吒風雲中逐漸成為時代的精神偶像。
同時,以《紅色娘子軍》為始,王心剛的角色也進入了一個有趣的模式:男性引導者與黨的形象合二為一的故事形式。往往是這樣,男性像兄長一樣教育和幫助女性成長,當女性成長以後,男性往往退場或者英勇就義,女人成為第一英雄。《紅色娘子軍》是這樣,《野火春風斗古城》也是這樣,甚至很多年後的《知音》還是這樣。於是若干年後,「洪常青」這種意味的角色成為典範。
《野火春風斗古城》(1963年):
「銀幕最佳伴侶」的神話
導演嚴寄洲對於李英儒的《野火春風斗古城》的改編,是很成功的,銀環這個女性的成長映襯了作為男性指路人「楊曉冬」的光彩,這部電影也推出了60年代人永遠無法忘懷的一對「銀幕最佳伴侶」——王曉棠和王心剛。
其實,這對夢幻組合自《海鷹》就開始了,到《野火春風斗古城》的時候則完全進入佳境,說是當年的「萬人迷」一點不為過。甚至,當年許多觀眾都曾一廂情願地盼望著,這一對璧人兒在銀幕下也能湊成兩口子呢。1959年,王心剛與王曉棠珠聯璧合,出演了電影《海鷹》。片中,王心剛扮演的艦長張敏身穿白色海軍服,開著敞篷車賓士在軍港碼頭,與美麗的漁家姑娘王曉棠坐在礁石邊談心,既英武又浪漫,海很美,他們也很般配——此情此景,於是順理成章地變成了每個少女的白日夢。而英雄的「海鷹」,也從此成了海軍的固定形象,與那輕巧威風的魚雷艇一起,定格在了一代人的腦海之中。
到了1963年,他倆再度聯手的《野火春風斗古城》上映時,更加創造了這對「銀幕最佳伴侶」表演上的巔峰。王心剛扮演的楊曉冬,外表俊朗剛毅,待人寬厚誠摯,還有一種兄長才有的溫良,殺傷力絲毫不亞於之前的「洪常青」,甚至更加成熟。
《偵察兵》(1974年):
最後一個「紅色小生」
1965年,王心剛所在的八一電影製片廠也受到「文革」衝擊,剛剛33歲的王心剛不得不中止了自己的藝術生涯。1974年,已經42歲的王心剛復出,主演的第一部電影就是《偵察兵》。片中,他扮演了機智勇敢的偵察英雄郭銳,這是王心剛最後一個「紅色小生」形象,自此之後,王心剛出演的,就全都是中年男子了。 在此意義上,《偵察兵》堪稱絕唱。片中,化裝偵察的王心剛戴著雪白的手套大搖大擺去「檢查」敵人的大炮,在炮口上摸了一手的黑,他蔑視地瞥著敵軍團長,拖著長腔:「你們的炮是怎麼保養的?」然後邊脫手套邊慢吞吞地說:「太麻痹了,太麻痹了。」就是這個情節,讓好多半大小孩們不知重複模仿了多少遍:翻出家裡的白線手套,找個地方把它弄黑,然後有模有樣地學:「太麻痹了,太麻痹了。」
孩子們盡可以大大方方地學著王心剛的扮相,與此同時,一場王心剛熱也在成人中重新蔓延起來。其實,仔細看來,《偵察兵》里的王心剛本人已有了衰敗之色,絲絲皺紋隱藏在濃妝下面,若隱若現,這是一個正在老去的王心剛。儘管他仍在強打精神,扮演曾經當仁不讓的「小生」,但還是會讓人心疼的。這之後,又有了1976年的《南海長城》,1978年的《大河奔流》,1979年的《綠海天涯》,但都不甚轟動,中年時期、特殊歲月中的王心剛已不復往日風采。
《傷逝》(1979年)與《知音》(1981年):
遲暮英雄,壯心猶在
1979年,導演水華把魯迅先生的名著《傷逝》搬上了銀幕,這是一次成功的再創造,王心剛扮演了片中的史涓生。1981年,他又在謝鐵驪和陳懷皚導演的《王心剛
來源:瀋陽日報
他是部隊演員,對軍人形象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寂靜的山林》、《海鷹》、《紅色娘子軍》、《哥倆好》、《野火春風斗古城》、《秘密圖紙》、《偵察兵》、《南海長城》、《知音》……他塑造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角色。雖然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后他退出了影壇,但人們仍記著這個兵味十足的電影表演藝術家、
國家一級演員王心剛。
今年73歲的王心剛有著東北人特有的強壯骨骼、高大身材和堂堂相貌,最讓人欽佩的是,他生活低調,不拍廣告,不拋頭露面,所以十多年裡,人們難得了解他的故事。4月下旬,記者經多方採訪,對王心剛有了全新的了解。當記者說起那些記憶深處的老電影,王心剛謙虛起來:「我是個很普通的人,有什麼可寫的,我其實是借了那些好影片的光,所以才讓大家到現在還記得我。」
他從瀋陽走上銀幕
提起王心剛,許多影迷尤其是不少瀋陽人對他都特別熟悉。因為,他能在中國電影界史上留下重要影響,與瀋陽是分不開的。
說起在瀋陽從影的往事,王心剛記憶猶新。他是大連人,生於1932年元旦那天。父親是一個會計師。他八歲上小學,十分喜愛唱歌和音樂。進入中學后,在語文教師的帶領下,他參加了業餘文藝演出活動。1949年,即將中學畢業時來瀋陽參加了市文聯舉辦的各校文藝骨幹訓練班,學習話劇表演。1950年9月他轉入東北軍工局文工團參加了解放軍,不久,又隨劇團合併到瀋陽軍區抗敵文工團。在團里,年輕的王心剛是個無名小輩,只在話劇中當個配角。
後來一個命令改變了他的一生。1956年,長春電影製片廠要拍反特片《寂靜的山林》,副導演廣佈道爾基負責挑選演員。在瀋陽抗敵文工團,他一見到王心剛,就被他的相貌和陽剛的軍人氣質吸引住了。經過小品測試、角色分析和試鏡三關后,導演一錘定音:王心剛演「男一號」。
可是那時,王心剛很痴迷話劇,對電影根本就不感興趣,所以鏡頭試過了,他根本沒往心裏去。幾天後,長影叫他去拍戲,王心剛從心裏不想去,結果被團領導狠狠地批評了一頓:「不管是演電影還是演話劇,都是革命工作需要。」軍人對命令絕無二話,王心剛只好去了長春劇組報到。誰也沒想到,這個命令使他第一次走進了電影、第一次演主角,並成了電影明星……
對每一個角色都不含糊
王心剛初上銀幕便大獲成功,從此他的電影生涯一帆風順。1958年總政治部一紙調令將他調入剛成立的八一電影製片廠,他接連主演了《海鷹》、《勐壠沙》、《紅色娘子軍》、《野火春風斗古城》、《秘密圖紙》等優秀影片,成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新中國影壇炙手可熱的男明星。
說來挺有意思,王心剛無論是在20多歲還是到了50歲,他所塑造的形象卻都是30歲左右的,這無疑給他的表演增加了難度,但他都認真地對待。他常說:「演員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因為在銀幕上,你的形象會對千千萬萬個人產生影響,所以你必須要對觀眾負責。」因此,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
他剛進八一廠不久,著名女導演王蘋一反常態,讓王心剛在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里,扮演國民黨秘密諜報人員姚葦。這也是王心剛從影一生中惟一的一個特殊的反派角色,對演員從本色表演到性格表演是一個良好的鍛煉。王心剛的表現令大家都很滿意。
又有一次,王心剛在拍《知音》時,為成功地塑造蔡鍔將軍,他翻閱了大量資料,從中理解人物的情緒張弛,將文氣和武氣、外在和內在的感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那時演員的工資很低,他常常不吃早餐就拍戲,有時候拍完戲餓得手都發抖。當影片拍完后,他也因勞累過度而咯血,住進了醫院。
騎車上班的高幹
王心剛屬於軍內文職,所以他肩膀上扛的是文職少將軍銜,陸軍領花,加上一串麥穗,其待遇是副軍級。
不願做官的他在「文革」後期,是服從上級的調動才擔任八一電影製片廠業務副廠長的。同時他也被迫從製片廠的集體宿舍搬進了北京白廣路一號的部隊高幹住宅樓。可他不想享受這些特權,就是專門為他配備的專車他也很少用。除了開會之外,他每天都要騎自行車上下班,連與他做了十幾年老鄰居的著名演員里坡都說:「王心剛不是當官兒的料。」
王心剛對記者說,如今,在他的心中,老伴與兒子都佔有重要的位置。與王心剛朝夕相伴、情感深厚的妻子楊紹采原是38軍文工團演員,1961年在八一廠的《突破烏江》中扮演了紅軍衛生員。與王心剛結婚後,為全力支持丈夫的事業,她主動放棄了自己的演藝天空。在「文革」中,楊紹采因受強烈刺激而重病卧床。王心剛默默地承擔著這不幸的災難,用愛心去為妻子四下尋醫治療,並最終使妻子逐漸地恢復了健康。
昔日「英俊軍人」王心剛,如今已經是滿頭白髮,但他和妻子為了照顧遠在美國學習工作的愛子,開始經常奔波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大部分時間與兒孫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本報記者陳鳳軍
王心剛,國家一級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現任中國影協主席團委員、表演學會常務理事。1981年,因在《知音》中成功塑造愛國將領蔡鍔,獲得了第五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1989年被評為建國四十年十大影星之一;1991年載入《中國電影電視藝術家辭典》;1995年12月,獲為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和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而特設的「中國電影世紀獎」。先後在25部影片中飾演重要角色。主演的電影:
1957年:《寂靜的山林》、《牧人之子》1959年:《海鷹》1960年:《勐壠沙》、《哥倆好》1961年:《紅色娘子軍》1963年:《野火春風斗古城》1964年:《偵察兵》1965年:《秘密圖紙》1976年:《南海長城》1978年:《大河奔流》1979年:《綠海天涯》1981年:《傷逝》、《知音》1987年:《蘇祿國王與中國皇帝》著名電影演員王心剛的演藝事業
來源:《中國電影家列傳》(五)
在新中國的電影銀幕上,王心剛是一位受到廣大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喜愛的著名電影演員。他從影二十八年,先後在《寂靜的山林》、《牧人之子》、《永不消逝的電波》、《海鷹》、《野火春風斗古城》、《紅色娘子軍》、《勐壠沙》、《哥倆好》、《秘密圖紙》、《偵察兵》、《南海長城》、《傷逝》和《知音》等二十多部影片中飾演各種類型的角色。1982年,他因在《知音》中成功地飾演蔡愕而榮獲第五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這是廣大電影觀眾對他的表演的充分肯定和讚揚,也是王心剛近三十年來對電影事業愛之深,研之切,付出了艱辛勞動的結果。
1932年1月,王心剛出生在大連市郊區一個小會計師的家庭。八歲上小學時,十分喜愛唱歌和音樂。進入中學后,在語文教師的帶領下,他參加了業餘文藝演出活動。1949年,即將中學畢業的玉心剛參加了由瀋陽市文聯舉辦的各校文藝骨幹訓練班,學習話劇表演。次年結業后,他參軍到東北軍工局文工團(后和抗敵話劇團合併),正式成了一名活劇演員。曾在《李闖王》、《冷戰》、《三個戰友》等話劇中飾演主要角色。
1956年,王心剛應長春電影製片廠之邀,在由趙明編劇、朱文順導演的驚險樣式故事片《寂靜的山林》中飾演男主角——我公安機關偵察員史永光,從此邁上了銀幕。不久,他又在影片《牧人之子》中飾演了發動群眾實現發展草原牧場計劃的村長、複員軍人德力格爾。由於王心剛在電影表演方面表現出一定的水平,1958年,他被調到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開始了電影演員的生活。
作為一個電影演員,王心剛的外在條件是比較優越的。五十、六十年代,他年輕,英俊,瀟洒,今天他仍然保持著一副健美的體魄。然而,王心剛卻從不以此自賞。在長期創作實踐中。他始終堅持嚴肅認真的態度,努力地探索人的心靈,熟悉電影表演藝術的規律,循序漸進地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王心剛在創造角色時總是充滿了信心和激情,并力求表演樸實自然、真摯,符合人物的個性。他在《海鷹》中飾演的快艇艇長張敏、在《野火春風斗古城》中飾演的游擊隊政委楊曉冬、在《紅色娘子軍》中飾演的黨代表洪常青,雖然同是我人民子弟兵的指揮員,但是王心剛演來卻各具特色。使這些角色在觀眾的心中留下了一定的印象。作為人民海軍年輕的指揮員張敏的特點是朝氣蓬勃、智勇雙全;深入敵後策動偽軍起義的游擊隊政楊曉冬,他的特點是穩重老練、機警大胆;而洪常青作為娘子軍連的黨代表的特點則是胸懷寬闊、感情濃烈、意志堅強、堅貞不屈。三者既有共同的特徵,又不失獨特的個性,這正是創作者的匠心所在。
在拍攝《紅色娘子軍》中「教導瓊花常青述身世」這一重場戲時,王心剛認識到這場戲對全劇所起的重要作用。為了使自己的表演不流於一般的說教,曾經設計了兩種方案:第一,常青談到父親被敵人裝入麻袋扔進珠江以後,母親哭瞎了雙眼時,感情完全「掉」了進去,甚至激憤得流出了眼淚;第二,常青激起強烈的仇恨,但這種仇恨已經成為巨大的力量,他能克制自己,不是激憤得不能自持。顯然,第二種處理方法既符合人物的激動情緒,又比較接近人物內向深沉的性格。於是,當談到「父親被扔進珠江」時,王心剛飽含激情、異常激動地啪的一聲砍開了椰子。然後,瓊花問:「那媽媽呢?」「不知道,父親死後,媽媽眼睛也瞎了……」王心剛又以雙眼有些濕潤,但卻極力克制著,捧起椰子一飲而盡的有節奏的動作,很好地表現了常青壓抑的感情。接著,他又親切地疏導瓊花「要把舊社會爛掉就得緊緊依靠集體——整個階級」,生動而鮮明地展示了常青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胸懷。
由於王心剛的戲路寬廣,並且具有一定的力度,因而成為我國五、六十年代二個善於演「兵」的、有影響的年輕演員。
此後,王心剛又分別在《勐壠沙》、《哥倆好》、《秘密圖紙》、《偵察兵》、《南海長城》、《大河奔流》和《綠海天涯》中飾演了解放軍工作組長江洪、指導員、軍區保衛幹事陳亮、偵察參謀郭銳、民兵連長區英才、游擊隊長秦雲飛等一批可信可親的我軍基層指揮員以及植物學家南林的形象,在實踐中進一步豐富了電影表演的方法和經驗。
如果說王心剛的電影表演在前期是以強烈的自信心和充滿激情取勝的話,那麼在中期;他的表演則鮮明地表現出了自然、質樸、瀟洒的特點。但是由於他來自舞台,使他的電影表演仍帶著某些舞台表演的痕迹。有很長一段時間,王心剛一直思索著如何來突破這一關。
1979年和1981年,王心剛先後在著名導演水華根據魯迅小說改編、導演的《傷逝》及謝鐵驪和陳懷皚導演的表現蔡愕將軍傳奇故事的《知音》中飾演了史涓生和蔡愕兩個人物。在這兩部影片中,王心剛的表演藝術水平又取得了明顯的進展。他說,《傷逝》使他真正開始理解並進入了電影表演這一藝術領域。使他開始注意從電影的獨特表現方法和劇作的總體構思出發去構思自己的表演,去創造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性格。這無疑是他經歷了長久磨勵而得到的深切的經驗體會,確實體現了他的進步和成熟。
在影片《傷逝》中扮演涓生,這對王心剛來說,是一個難度很大的課題。影片的導演水華說「他(王心剛)不熟悉二十年代知識分子的生活,沒有感性的東西」;加上「這個戲沒有強烈的形體動作和激烈的矛盾衝突,要通過大量複雜的內心活動,含蓄地反映在當時那樣的社會裡,涓生這樣的知識分子所受的壓力和他們的精神世界及其命運,任務是很重的。」但是,王心剛卻渴望著扮演這一角色。他閱讀了魯迅的大量作品,從中了解了三十年代知識分子的情況,理解魯迅筆下涓生和子君這兩個人物的性格和特徵。他對《傷逝》的總體構思,從時代背景到人物和人物關係等都作了極為精細的分析,從而從總體上準確地把握了涓生的思想、性格、感情的每一點細小變化的內在邏輯性。在每個鏡頭拍攝前,他都和導演認真地交換意見,尋找人物準確的內心獨白,嚴肅的創作態度和嫻熟的表演技巧換來的是角色創造的巨大成功。王心剛飾演的涓生無論是外在的形體動作和畫外念白,還是內在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動作,都比較真實地體現了二十年代一個曾經陶醉於個性解放、不承認嚴酷現實、而又被現實的牆壁碰破頭皮而有所醒悟的知識分子的典型性格。在表現涓生從一個尚能溫飽、幻想個性解放的小職員,到幻想破滅而逃避現實,把現實的艱難的重擔推給子君一人,一直到子君的死,促使他蘇醒的過程中,他所賦予人物的感情色彩是豐富多採的:有一開始的充滿幻想和希望;有結婚初的歡欣和滿足;有被嫉妒和辭退時的瑟縮,氣憤和頹然;有掙扎著譯書、著文時的激奮和不顧一切;有碰壁時的自慚、懊惱和無可奈何;也有逃避現實、躲進圖書館與子君分手時的苦悶、彷徨;還有反省時的悲哀、內疚、悔恨和疾憤……這一切,王心剛都通過他準確,鮮明、細膩的表演,揭示了涓生的性格和內心世界。
在《傷逝》中,由於人物、對白極少,又沒有強烈的形體活動,除了旁白以外,人物複雜的思想、感情等內心活動的表達是靠攝影機以大量的中景、近景、特寫、長鏡頭,以及演員的表演來實現的。這就要求演員對角色的言行、心理活動,理解得非常深透,並通過自己真摯的表演體現出來,難度是比較大的。王心剛正是以他真實、飽滿、準確、精細的表演,體現了人物複雜的思想感情。特別是當幾個鏡頭拍攝方法類似的時候,王心剛的表演更顯示了它的豐富性的特點。例如,影片中有兩處類似的兩人對視的靜場戲。一處是熱戀,一場是分手前夕。王心剛的表演真摯、深沉,那飽含激動的熱切希望與低眉斂眼的冷漠、淡然,二者對照是何等鮮明。又如,同是纏毛線,涓生向子君求愛時,我們看到銀幕上王心剛的兩隻手微微發抖,緊繃著的毛線在晃動:當兩人感情產生裂痕時,子君用力扯動毛線,王心剛的表演則表現涓生不為所動,雙手停止了放線,終於使毛線綳斷。這兩個細節,同樣準確地表達了人物的內心情緒,卻又不感到單調。
《傷逝》以後,王心剛緊接著參加《知音》的拍攝。他十分喜歡蔡鍔這個人物。在閱讀了許多有關蔡鍔的傳略,記事等材料后,他很快理解了導演指出的蔡愕城府深、有韜略,只有軍人的風度是不夠的話。導演提出要武將文演,要把蔡鍔處在複雜情況中的不同面貌表現出來的設想。因此在人物創作中,王心剛緊緊抓住蔡鍔由對袁抱有幻想,到逐漸悟察袁不懷好意,直到幻想破滅、毅然負起討袁護國重任的思想脈絡及其風流瀟洒、城府頗深的軍人特質。著重通過蔡被困京都,尚為國為民深深擔憂;巧離北京及怒揭討袁護國大旗等一系列情節,成功地刻畫了一個反對復辟、堅決擁護共和的具有強烈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思想的傳奇性的人物形象。影片中有一場蔡鍔在總統府作戰室得知袁世凱秘密簽訂了賣國的「二十一條」,使他的抗戰幻想徹底破滅,心情極度複雜激動的戲。王心剛認為,這裏雖然篇幅不多,卻恰恰最能表現蔡的愛國主義思想和人物氣質。因此,在表演處理上,他十分注意突出人物情緒的張和弛,文氣和武氣、外在和內在感情的統一。當蔡鍔於人民群眾憤怒的示威聲中,聽到副官何重報告說袁世凱秘密簽訂了「二十一條」時,他先是震驚愕然,繼之怒不可遏、憤然拍桌,大手橫掃桌面,掀掉作戰地圖,然後側身成剪影,在一個較長時間的靜場中,流下了眼淚。很有層次地表達了蔡鍔的震怒和痛悔自己受騙的心情,以及對民族、對國家深深負疚的感情。簡潔、傳神地勾畫出了一個愛國將軍的生動形象。王心剛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受到了專家和群眾的廣泛讚揚,終於使他以此榮獲了第五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的桂冠。
王心剛從舞台到銀幕,三十幾年走的是一條嚴肅認真地探索人生、理解人的心靈,刻苦地磨鍊自己的思想品格,不斷豐富自己藝術修養的崎嶇坎坷的上坡路。王心剛為人謙虛正直,在藝術創作中他始終堅持深入生活,向生活汲取營養和力量。
參加拍攝《紅色娘子

王心剛演出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