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圖片網
  2. 沈西苓

沈西苓的寫真照片

沈西苓的生日是1903年11月30日,出生于浙江杭州。

沈西苓


1928年回國,加入創造社,執教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和中華藝術大學.1929年冬,與夏衍、鄭伯奇等組織上海藝術劇社。1930年2月,與許幸之等發起組織了中國第一個普羅美術團體――時代美術社。同年加入中國作家聯盟,並參与創辦中國最早的左翼電影理論刊物《電影藝術》。1931年進天一影片公司,曾為《歌場春色》等影片擔任美工設計。1933年轉入明星影片公司編導《女性的吶喊》,緊接著,又導演了夏衍編劇的影片《上海二十四小時》。1934年,作為鄭正秋的助手,參加《姊妹花》的拍攝,后又參加了集錦式影片《女兒經》的攝製。1935年,接連編導了《鄉愁》和《船家女》兩部電影。1937年,完成了《十字街頭》編導。八一三事變發生后,走上前線,參加戰地新聞片的拍攝工作,並創作了《在烽火中》、《羅店血戰》等獨幕劇。1938年,在武漢當選為中華全國電影界抗敵協會理事。翌年編導的影片《中華兒女》,以4個故事短片交織成一幅廣大人民團結抗敵的動人畫卷。



沈西苓,原名沈學誠,筆名葉沈,1904年生於杭州,中國著名電影編劇、導演藝術家。早年在浙江甲種工業學校染織科學習,畢業后公費留學日本。在東京美術專門學校學習繪畫,他開始對話劇產生興趣,同時也受到進步思想的影響,1924年在日本築地小劇場實習美工。1928年回國加入創造社,執教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和中華藝術大學。<br><br> 1929年他與夏衍、馮乃超組織了「藝術劇社」。導演了話劇《愛與死的角逐》等。1930年與許幸文、王一榴發起組織「時代美術社」。同年,以魯迅為首的「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他是發起人之一。不久,天一影片公司招考導演、演員和美工,他改名沈西苓,投考美工師被錄取。從此,開始接觸電影,並發表過幾篇有影響的電影文章,在「天一」期間,他先後為《歌場春色》、《有夫之婦》等影片擔任美工,導演話劇《怒吼吧,中國》,還寫齣電影劇本《女性的吶喊》。1932年他與人合作,創辦了我國最早的電影理論刊物《電影藝術》。1932年他親自導演了自己的作品《女性的吶喊》一片,以及導演《上海二十四小時》一片,之後,他又參加了《姊妹花》、《女兒經(1934)》等影片的導演工作,顯示出他的導演才華。<br><br> 1935年他接連編導了《鄉愁》、《船家女》兩部影片,1937年他編導完成了優秀影片《十字街頭》,該片是他的代表作,標志著作者思想發展和藝術技巧的成熟。同時他又創作、導演了幾部優秀戲劇,如:《在烽火中》、《保衛蘆溝橋》、《民族萬歲》、《塞上風雲》等。1939年他又拍攝完成《中華兒女》一片,以及寫成電影劇本《大時代的小人物》等。<br><br> 沈西苓是一個正直、愛國的電影工作者,他具有比較全面的才能,善於創新,勇於開拓,導演影片細膩,而富有新意,屬於當時的「新派」導演,在理論方面,他先後發表過諸多有影響的文章,不僅警醒當時中國電影勿走向極端,而且以其尖銳,精闢帶動了中國電影的發展,他是中國電影的先驅者,又是奠基者,真真正正成為中國早期電影的開拓者。於1940年死於傷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