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念真的寫真照片
吳念真的生日是1952年08月05日。
台灣編劇、導演、作家。本名吳文欽,生於台北縣瑞芳鎮的大粗坑。十五歲初中畢業,因家庭經濟不佳,輟學至台北工作。休學兩年後,十七歲開始半工半讀,就讀於私立延平中學附設補校。1972年首次發表文章于聯合副刊。1975年底退伍,任職于台北市立療養院圖書館,並開始小說創作。1976年考入輔仁大學夜間部會計系。1977年首次獲聯合報文學獎,並出版第一本小說。
1980年應明驥之邀進中影製片部任編審,催生《小畢的故事》《光陰的故事》《海灘的一天》《兒子的大玩偶》《我這樣過了一生》《童年往事》《戀戀風塵》《恐怖分子》等風格迥異的電影,成為台灣新電影的代表劇作家。1989年離開中影,成為自由編劇。之後所參与編劇之電影,如《悲情城市》《戲夢人生》《客途秋恨》《兄弟珍重》《無言的山丘》等,均在世界各大影展獲得極高榮譽。曾以《同班同學》(1981)、《老莫的第二個春天》(1984)、《客途秋恨》(1990)、《無言的山丘》(1992),獲第十八、二十一、二十七、二十九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1986年改編劇本《父子關係》獲第二十三屆台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1994年首次執導電影《多桑》,獲都靈影展最佳影片獎;1996年執導《太平天國》入圍威尼斯影展競賽單元。他是侯孝賢的重要合作者,也為楊德昌、柯一正、萬仁、許鞍華等創作過劇本,成為港台新電影作家的摯友。吳念真是量多而質高的電影編劇,觀察敏銳,取材大胆,真實全面地反映現實人生,為台灣新電影的崛起作出了卓越而突出的貢獻。
中國台灣小說家、電影編劇導演。生於台北部瑞芳礦區。原名:吳文欽。1981年畢業於台灣輔仁大學夜校部會計系。當過學徒、藥劑生、圖書管理員。1976年創作小說,《看戲去羅》等,兩次獲《聯合報》小說佳作獎。著有小說《抓住一個春天》、《邊秋一聲雁》。1978年受徐進良導演委託創作劇本《香火》1979。1980年進入中央電影公司任編劇。1982年為公司策劃《光陰的故事》起用一批台灣新導演,成為台灣新電影的代表劇作家。特別是台灣新電影作家侯孝賢的合作者。1981年創作劇本《同班同學》,獲第十八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1984年創作劇本《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獲第二十一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1986年改編劇本《父子關係》獲第二十三屆台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1990年創作劇本《客途秋恨》The Song of Exile獲第二十七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第三十五屆亞太電影節最佳編劇獎。1992年創作劇本《無言的山丘》Hill of No Return獲第二十九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他為侯孝賢寫的劇本《兒子的大玩偶》The Sandwichman 1983年獲西德曼海姆影展佳作獎;《戀戀風塵》Dust in the Wind 1987年獲法國南特三大洲影展攝影、音樂獎,葡萄牙特利亞影展導演獎;《悲情城市》A City of Sandness 1989年獲第四十六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戲夢人生》The Puppetmaster 1993,獲第四十六屆夏納電影節審查員獎。他還為楊德昌、柯一正、萬仁、許鞍華等創作過劇本,成為港台新電影作家的摯友。他觀察敏銳,取材大胆,能真實反映台灣社會問題。1994年執導電影《多桑》A Borrowed Life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