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圖片網
  2. 于丹

于丹的寫真照片

于丹的生日是1965年06月28日。

職 務: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影視傳媒系主任,影視學博士,文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簡 歷: 1989年7月參加工作。在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先後任系主任、院長助理、副院長等。
  專業方向:廣播電視媒介學。
  現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視協高校藝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視協理論研究會特邀研究員、中央電視台研究處客座研究員、中國新聞研究會、中廣學會主持人研究會、中廣學會法制節目委員會常務評委、澳大利亞新聞集團首席顧問。
  從1988年開始活躍在影視傳媒實踐的第一線,先後擔任《在共和國史冊上》、《太陽照常升起》、《香港滄桑》等20餘部大型電視專題片撰稿人,其中《香港滄桑》獲1997年中國電視專題片優秀獎。先後任《正大綜藝》、《環球》等電視欄目撰稿人,獲1994年、1996年星光獎最佳撰稿獎。擔任北京市迎戰非典大型專題節目《非凡抗擊》總撰稿,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申奧片策劃,參与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近年來,于丹教授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文化視點》欄目普及、傳播傳統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經典中的屬於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內外文化界、教育界產生廣泛影響。先後在我國內地、港台地區,及新加坡、日本京都、馬來西亞吉隆坡、法國巴黎、巴西聖保羅等進行百余場傳統文化講座,得到陳帥佛.易中天的好評,並刮掀起了海內外民眾學習經典的熱潮。《于丹 <論語> 心得》自上市起一年內國內便售出400餘萬冊,中文繁體版、英文版、韓文版、日文版已在世界各地發行。美國《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國際先驅論壇報》,英國《泰晤士報》,德國《明鏡周刊》、《法蘭克福報》、日本《讀賣新聞》、《朝日新聞》《周刊現代》紛紛對於丹教授進行專訪。2008年1月,于丹教授在日本進行文化交流期間,除進行了兩場近千人的大型公開講座外,與秋田的企業家、日本國會議員荒井廣幸、早稻田大學校長日本各界高層會晤,特別是與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的會見,更使其成為凝聚中日友誼、溝通中外文化的紐帶與橋樑。
  通信地址:100875 北京市海淀區新街口外大街19號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主要研究方向:
  廣播電視形態學、廣播電視頻道研究
  學術兼職:
  · 中國視協理論研究會特邀研究員;
  · 北京影視藝術家協會理事;
  ·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編委;
  · 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中國電視「金鷹獎」、中國電視主持人「金話筒獎」、中國電視法制節目「金劍獎」評委;
  · 中央電視台、中國教育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上海電視台、遼寧電視台、湖北電視台、廣東電視台、陝西電視台、山西電視台、河南電視台等40餘家省市電視台首席策劃、顧問,澳大利亞新聞集團(大陸區)首席顧問。
  主要獎勵:
  · 1997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教育成果獎二等獎。
  2000年,北京市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文科組一等獎第一名;
  2000年,第八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2002年,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獎;
  2002年,北京師範大學最受本科生歡迎的十佳教師;
  2003年,勵耘獎學助學基金第六屆優秀青年教師一等獎;
  2004年,第四屆北京市十佳電視工作者(十佳第一名);
  2004年,中國百家電視藝術工作者;
  2004年,第一屆中國高校影視研究學術獎(論文獎)二等獎;
  2005年,北京師範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6年,「中國十大教育英才」(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07年,南方電視台2007年度傳統文化最佳傳播獎;
  2007年,2006年度中國瀋陽年度最佳影視圖書獎;
  2007年,《于丹<論語>心得》獲新浪圖書風雲榜2006年度圖書非虛構類第一名;
  2007年,《于丹<論語>心得》獲中國出版集團暢銷書推廣計劃 2006年度十六佳圖書獎;
  2007年,《于丹<論語>心得》國家首屆「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初選入圍;
  2007年,2006品牌中國年度人物;
  2007年,所講「電視學概論」課程獲北京市高等學校精品課程;
  2007年,第三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2008年,2007中國書業年度作者;
  2008年,2007年度「網路盛典」中獲評「年度文化人物」;
  2008年,首屆「年度時代風尚女性」獲得者;
  2008年,2007年度「中國婦女時代人物」
  2008年,2007年首都十大教育人物;
  2008年,2007中國教育年度新聞人物;
  ·
  主要學術成果:
  著作:
  · 《形象 品牌 競爭力——電視包裝實戰攻略》,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年
  · 《于丹<論語>心得》,中華書局,2006年(相應音像製品已出版)
  · 《于丹<莊子>心得》,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相應音像製品已出版)
  · 《于丹•遊園驚夢——崑曲藝術審美之旅》,中華書局,2007年(相應音像製品已出版)
  · 《從星空到心靈——易中天于丹演講對談錄》(合著),江蘇文藝出版社,2007年
  · 《發現你的心靈》(合著),重慶出版社,2007年
  主要論文:
  · 《道不遠人——今天如何讀經典》,《中華遺產》,2007/01
  · 《發現我們的心靈》,《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05
  · 《讀書有什麼用》,《中國出版》,2007/05
  · 《用古人的智慧享受人生》,《北方人》,2007/10
  · 《讓傳統文化滋養我們的思想成長》,《文匯報》,2007/03/22
  · 《構建心靈的和諧世界》,《江西日報》,2007/04/30
  · 《在媒介角色變更中提升CETV的媒體品格》,《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6/02
  · 《在「節目季」營銷中拓展頻道品牌影響力》,《大市場》,2006/10
  · 《打造衛視頻道核心競爭力——廣西衛視改革發展思路解讀》,《現代傳播》,2005/05
  · 《電視品牌頻道的生成與維護》,《電視研究》,2005/06
  · 《欄目品牌建設的六大要旨》,《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5/02
  · 《以解讀方式構築品牌核心競爭力——大型電視周刊<1/7>樣本分析》,《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4/10
  · 《電視新聞:媒體變局的聚焦點》,《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4/01
  · 《城市台的未來之路》,《視聽界》,2005/06
  · 《CETV改革帶來的驚喜和期待》,《市場觀察》,2004/12
  · 《「背後」的看點》,《南方電視學刊》,2004/01
  · 《一種新聞態度的表達——<南京零距離>樣本解析》,《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3/11
  · 《詩意的隕落》,《電影藝術》,2003/05
  · 《在公益的天空下》,《現代傳播》,2002/05
  出版《形象 品牌 競爭力》等專著多部,在重要學術刊物發表專業論文十余萬字。知名影視策劃人和撰稿人。為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今日說法》《藝術人生》等50個電視欄目進行策劃,現任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科教頻道總顧問,北京電視台首席策劃顧問。古典文化研究者和傳播者。2006年「十一」黃金假日在央視「百家講壇」連續七天播出專題講座「于丹《論語》心得」,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2007年春節期間,講座「于丹《莊子》心得 」亦在「百家講壇」播出,同樣好評如潮。2007年「十一」黃金周又在央視「文化訪談錄」播出「于丹·游圓驚夢」講解崑曲。她講課時神閑氣定,娓娓道來;古今中外,信手拈來;語言妙趣天成。
  于丹品《論語》、《莊子》使我們重新拾起了自己的文化瑰寶,講座與書中也介紹了許多我們現代人所需要的哲理,在這紛繁複雜的中國社會中無論男女老少都需要一位孔子、一位莊子相伴,來緩解社會帶來的壓力。于丹告訴我們,經典永遠都不會被拋棄. 讀完「于丹《論語》心得、于丹《莊子》心得,你會感到一陣放鬆,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生命的氣息,讓你豁達的去接受一切。
  對社會的貢獻:在百家講壇的精彩節目,幫助廣大觀眾懂得感悟生命,感悟人生。
[編輯本段]專業職務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影視傳媒繫系主任、影視學博士、文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編輯本段]社會職務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視協高校藝術委員會秘書長
  中國視協理論研究會特邀研究員
  中國視協旅遊節目委員會學術顧問
  中央電視台研究處客座研究員
  中國新聞研究會
  中廣學會主持人研究會
  中廣學會法制節目委員會常務評委
  澳大利亞新聞集團(中國大陸區)首席顧問
  電視頻道策劃
  
  自2000年以來先後為中央電視台12個電視頻道中的近50個電視欄目進行策劃,參与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音樂頻道籌建,現任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西部頻道、科教頻道總顧問。北京電視台首席策劃顧問。
  傳媒運營策劃
  
  近年來曾應邀為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等四十余家省市級電視台主持「生存策略研究」,並提供內容完備的建設發展方案。為2003北京國際電視周首屆DV影像國際觀摩論壇;天津廣播電視局主辦的「2004天津國際電視娛樂周」;2004首屆瀋陽「清文化節」等大型活動策劃設計完備的建設運營方案。
  城市形象策劃
   自2001年至今,深入研究城市品牌資源整合及城市形象戰略,先後為重慶、珠海、桂林、瀋陽、麗江、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提供完備的城市整體品牌規劃及城市形象戰略方案,先後在重慶、麗江、瀋陽市委多次授課,並專題講授文化體制改革研究,受到一致好評。
  教學科研
  自1995年開始從事高校影視教學與研究工作。在北京師範大學先後執教本科生課程《影視學概論》《經典名片分析》《電視新聞采編》《中國古典文學》及研究生課程《電視理論思潮》等,並在北京大學、北京廣播學院電視學研究生班固定授課。作為骨幹教師參加「北京師範大學影視藝術學科基礎教程系列」教材和「中國影視美學叢書」等大型理論工程的編著工作,參与創辦北京師範大學「影視數字」實驗室,參与策劃推進「北京師範大學公共藝術教育方案」等多項教育教學工作。曾獲得1996年度北京市優秀教學獎;獲2000年度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第一名;北京市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北京師範大學優秀教學獎;2001年度中國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2001年度北京師範大學勵耘獎;北京師範大學十佳優秀教師獎;2005年北京師範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此外被評為2004年度北京市十佳電視藝術工作者,2004年度中國百佳電視藝術工作者。
  傳媒研究
   出版《形象品牌競爭力》等電視理論專著。2002至2004年間以首席研究員的身份主持中央電視台研究處科研項目:《電視頻道包裝研究》、《電視談話節目研究》等科研課題,並主持編撰《2004中央電視台製片人手冊》。作為骨幹成員參与國家級科研課題:《中國影視民族化理論研究》和國家級青年科研課題:《電視欄目化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文藝研究》、《現代傳播》、《中國社會科學》、《南方電視學刊》等重要學術刊物發表關於電視理論、新聞與傳播、傳媒產業等領域論文10餘萬字,引起了影視與傳媒學界的高度重視。並擔任《中國廣播電視學刊》編委。
  影視實踐
  
  自1988年從事影視創作及研究工作,先後擔任《在共和國史冊上》(中央電視台1989)、《太陽照常升起》(中央電視台1992)、《香港滄桑》(中央電視台1996)等20與部大型電視專題片撰稿人,其中《香港滄桑》獲1997年中國電視專題片優秀獎。自1990年以來先後為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中國報道》、《環球》等電視欄目擔任撰稿人,曾獲1994年、1996年星光獎最佳撰稿獎。自1999年以來,擔任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社會經緯》、《今日說法》、《精品賞析》、《電視你我他》、《新聞調查》、《對話》、《藝術人生》等電視欄目策劃,擔任中央電視台《城市之間》欄目策劃、導演,擔任中央電視台教科文頻道策劃顧問,擔任光線傳播中心《中國娛樂報道》欄目總策劃(本欄目已在全國210家有線電視台播出),並擔任1993年中央電視台青少部春節晚會《紅紅火火迎新年》策劃人和撰稿人,擔任2003年北京市迎戰非典大型專題節目《非凡抗擊》總撰稿;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申奧片策劃。
  教育培訓
  先後為遼寧、河北、浙江、安徽、貴州、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山東、北京等20餘家省級電視台,為大連、青島、瀋陽、長沙、武漢等20餘家市級電視台做業務培訓,授課獲得一致好評。在轉型時期中國電視運營理念、省級上星台生存策略、中國電視新聞發展趨勢、城市形象整體策劃、電視頻道整體包裝等方面有較為深入的理論研究。2003年4月,促成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同澳洲知名學府南澳大學的聯合辦學,主持開設省市電視台·電視頻道總監高級研修班並授課。
  其他經歷
   多次應邀擔任中國新聞節目獎,中國電視金鷹獎、中國社教節目獎,中國談話節目獎評委以及電視主持人「金話筒」獎年度評委,中國電視法制節目「金劍獎」評委等。
[編輯本段]于丹《論語》心得
  于丹《論語》心得之一 天地人之道
  于丹《論語》心得之二 心靈之道
  于丹《論語》心得之三 處世之道
  于丹《論語》心得之四 君子之道
  于丹《論語》心得之五 朋友之道
  于丹《論語》心得之六 理想之道
  于丹《論語》心得之七 人生之道
[編輯本段]于丹《莊子》心得
  第一部分 莊子何其人
  第二部分 境界有大小
  第三部分 感悟與超越
  第四部分 認識你自己
  第五部分 總有路可走
  第六部分 談笑論生死
  第七部分 堅持與順應
  第八部分 本性與物性
  第九部分 心態與狀態
  第十部分 大道與自然
[編輯本段]于丹《論語》感悟
  繼「論語心得」熱遍全國之後,2008年春節期間,于丹將再次登上《百家講壇》開講《于丹〈論語〉心得》(第二部)「于丹《論語》感悟」, 分別講述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學習之道、誠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愛之道。
[編輯本段]于丹心語
  論語部分:
  1.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
  2.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個國家凝聚起來。
  3.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
  4.寬容一點,給自己留下一片海闊天空。
  5.關愛別人,就是仁慈;了解別人,就是智慧。
  6.做一個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化解生活中的遺憾。
  7.沒有道德約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災害。
  8.勇敢有時候是理性制約下的一種鎮定和自信。
  9.一個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勇敢。
  10.君子之驕,驕傲的是內心的風骨。
  11.人生有限,把有限的感情留在最應該使用的地方。
  12.最恰當的距離是:彼此互不傷害,又能保持溫暖。
  13.距離和獨立是對人格的尊重,最親近的人之間也應該保持。
  14.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責、少抱怨、少後悔。
  15.過分的苛責,不如寬容的力量更恆久。
  16.結交那些快樂的,能夠享受生命的,安貧樂道的朋友。
  17.與其與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
  18.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靈的自信。
  19.物質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20.知天命就是內心有一種定力,去對抗外界。
  21.耳順就是悲天憫人,理解與包容。
  22.只有建立內心的價值系統,才能把壓力變成生命的張力。
  于丹心語(莊子)——境界
  1.眼界的高低、境界的大小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2.真正的逍遙是無羈無絆的。
  3.如果我們有這樣的大眼光,就會抓住我們眼前的每一個機遇。
  4.一個人永遠不要去羡慕他人。
  5.真正的英雄是能夠為自己的心做主的人。
  6.覺是一個瞬間,悟是一個過程。
  7.「無為而無不為」才是大境界。
  8.把恩恩怨怨看小了去,把自主的靈魂放到無限大。
  于丹心語(莊子)——感悟與超越
  1.淡泊為大(淡泊明智),寧靜致遠。
  2.人能夠看清目的和方向是不容易的。
  3.只有用心才能從細節里獲得知識和感悟。
  4.冠軍永遠跑在掌聲之前。
  5.留一份寂寞給生命,讓生命可以開闊。
  6.經歷和悟性決定你的眼界。
  7.人格理想的支點:依于仁,游于藝。
  8.感到心理失衡是因為世界在動,而你不動。
  9.生命的逍遙之境,不是人的生命凌駕于萬物之上,而是用我們的心與世間萬物相勾相連、水乳交融。
  10.道法自然,道無處不在。
  11.同樣的道理,感悟卻有高下之分。
  于丹心語(莊子)——認識你自己
  1.人最難認知的是自己的心。
  2.只有自己的心清楚了,才能去善待他人。
  3.不要因為世俗的標準而遠離了自己的赤子之心。
  4.在我們成長中一定有某種潛能從沒有被開發出來。
  5.心齋(審視內心、反躬自省)是認識自己、獲得人生效率的好方法。
  6.外在世界有多大,內心的深度就有多深。
  7.你必須親自丈量腳下的每一步路。
  8.對自己的評估,只有內心能做出準確的回答。
  于丹心語(莊子)——本性與物性
  1.心養就是用心去醞釀。
  2.讓各種生命自然蓬勃,就可以構成天地和諧。
  3.小的迷惑可以改變人生的方向,大的迷惑可以改變人的性情(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
  4.我們的心應當像面鏡子,看見了世界,也看見了自己。
  5.真正的聰明是靜下心來,聽見自己本初的願望。
  6.我們的心淡然處之,很多事情就可以持久
  于丹心語(莊子)——談笑論生死
  1.生和死只是一個形態的變化。
  2.在生命之中每個人可以以不同的形態活下去。
  3.思想的傳承遠遠勝於一個生命。
  4.對生命的解讀要問問自己——我要怎麼樣的決斷。
  5.在生死的態度上,儒道殊途同歸的那就是,讓生命獲得價值。
  6.還有比生死更重要的事情。
  7.對待死的態度:①不怕死;②絕不找死。
  8.社會也是一個塔,每個人走進來就意味著要做社會的基座。
  于丹心語(莊子)——總有路可走
  1.一個人的成功在於知道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位置。
  2.敢於亮出自己的弱項仍然可以得到人的尊重。
  3.用遼闊的境界跟天地可以有共同的默契,用共同的默契可以獲得更多的力量。
  4.內心的力量就是一種和緩的對人的凝聚。
  5.所謂廢物只是放錯地方的財富。
  于丹 女,1958年8月出生,黑龍江望奎人。高級工程師。中共黨員。1982年畢業於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機械系。現任職于黑龍江省森林工業總局計劃處。中國林學會會員。主要貢獻:在近20年的生產和工作實踐中,從事了大量的機械設備設計工作以及技術改造、技術引進計劃和項目管理工作,為改變森工產業產品結構,走內涵挖潛擴大再生產的道路,提高企業經濟和社會效益,治危興林做出了積極貢獻。1982~1987年在黑龍江省林業設計院工作期間,曾擔任項目主設計人、技術負責人.參加了哈爾濱木器廠等5萬到10萬立方米多項制材項目的非標設計和膠合板、金屬殼刊燥室、中密度纖維板等項目的設計,並多次獲優秀設計獎。1987年到黑龍江省森工總局計劃處從事技術改造、技術引進計劃和項目管理工作以來,編製了《黑龍江省森工「八五」技術改造計劃和十年規劃》;參加編製了《黑龍江森工「八五」計劃和十年規劃》。先後組織審查論證了正陽河木材加工廠刨花板車間、烏馬河林業局刨花板廠、亞布力林業局刨花板廠、松江膠合板廠膠合板車間、八面通林業局纖維板廠、帶嶺電廠等幾十個國家重點技術改造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和項目實施,為森工企業爭取了大量的資金,創造了較大的經濟效益。曾連續3年被評為省技術改造先進管理工作者,1997年被國家林業部評為「八五」期間全國林業技術改造先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