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圖片網
  2. 八月十五日

八月十五日(2005)的海報和劇照

八月十五日于2005年上映。八月十五日也被叫做15th August Last Dance

2005年是二戰結束60年,日本國內電影人也對這場戰爭進行站在他們立場上的思索,本片通過日軍一等兵山瀬孝雄在1945年8月在印尼爪哇島的境遇反映了日本侵略者末日來臨前夕的生存狀態,這些被盟軍進行了地毯式的搜尋的日本士兵,忍飢挨餓、惶惶不可終日的侵略者軍心渙散,再也沒有了昔時囂張,盟軍的火焰噴射器讓戰壕里的日軍驚恐不已,死亡是戰爭最直接的代價,垂死掙扎的日本兵在逃亡的路途上傷亡慘重。
  在密林深處的日本醫療所,那些日軍傷員的鏡頭慘不忍睹,特別是一個不打麻藥鋸腿的場景足以讓膽小者暈倒。戰爭人類的災難,導演井出良英比較客觀描繪了日本軍隊的慘象,掠奪、吃野菜和喪氣的自殺,為了躲避盟軍的打擊,他們整日如同鬼魅一樣穿行在叢林里,在日本片里看到他們軍人如此狼狽不堪的不多見,時間讓年輕的一代開始尋找反思的道路,雖然,導演迴避了侵略者這一話題,但是他對於戰爭里士兵真實狀態的描寫足以觸動觀眾對於戰爭雙方的反思。據史學家考證在太平洋戰爭後期窮途末路的日本人在印尼戰場上因為彈盡糧絕而不得不吃人的肉,戰爭對於每個底層的士兵而言,赴死是他們唯一的任務。
  戰爭給士兵造成了生不如死的感覺,那個自己放棄生命的日本兵就是戰爭壓力造成的,人首先是普通人,然後,才會有一部分人自願成為戰爭機器。
  日本導演是不可能完全按照事實來懺悔他們的三光政策對於東南亞人民虐殺,影片里的日本護士春香則被塑造成了「天使」,承當了抹去日本侵略實質工具,在影片里她成為了「救死扶傷」的善意女兵,從辨正唯我主義的角度而言,我們並不能一概把太平洋戰爭時期的日本人當成惡魔,然而,我們必須警惕這種粉刷和美化,特別是盟軍則被他們描寫成了連傷兵醫院也不放過的戰爭狂人,這種局限是日本國內右翼情緒的必然,在戰爭結束60周年的時候出現這種明顯有著政治傾向和為「皇軍」粉刷的影片全體愛好和平的人需要警覺。不過,公正的講片子能將「皇軍」拉下耀武揚威的神壇對於那個不知改悔的民族而言已經是一個進步,審視自己的歷史需要真正的勇氣,也需要時間,我們應當相信日本人民,就像當年《一盤沒有下完的棋》里日本演員三國連太郎對於全體中國人民的一跪。

  日本人有著他們的思維定式,「大東亞共榮圈」的欺騙性依舊影響著他們的國民,片中山瀬孝雄對負傷的盟軍士兵說:你回到自己家鄉去。導演必須認識到這樣的史實,盟軍為了亞洲人民的解放才來到了東南亞浴血奮戰,這樣的表述只能說明當代日本人對於那場侵略戰爭的認識局限,這種混淆是非是對於歷史的姦汙。

  戰爭是殘酷的,影片刻意描寫了日本傷兵被盟軍飛機打死的慘象,但是歷史清晰地告訴我們,日本軍隊醫院被盟軍炸毀是咎由自取,非正義的一方應該對戰爭後果負全部責任。而日軍在太平洋戰爭對於亞洲人民慘無人道的暴行以及對於盟軍戰俘的虐待和屠殺罄竹難書。

  對於在二戰結束六十年出現這樣的日本電影,不是偶然的,日本人自我審視和謝罪的道路依舊漫長,他們對於歷史的歪曲和粉刷我們必須時刻警惕,軍國主義是世界上所有愛好和平人民的敵人。

  正義有時雖然會姍姍來遲,可是,他不會永遠沉默,日本人再描寫他們兵士的勇敢也不能改變他們是侵略者的事實。

  那些年輕兵士的死亡是軍國主義的擴張野心造成的,他們死於國家責任,倘若沒有戰爭,春香和山瀬或許真的能夠在《田納西圓舞曲》里起舞,然而,個體在許多時候是無法選擇命運的,在戰爭機器狂嚎的日子里,他們成了炮灰,那面沾染著亞洲無辜人民鮮血的膏藥旗成為春香的宿命,她被命運吞噬,她的所作所為首先是為軍國主義服務的,她是一個不幸的女孩子,她所有的錯誤在於她誕生在那個時局裡。記得賴聲川的相聲里有句話:戰爭誰贏了?

  戰爭贏了。
  1945年8月15日,亞洲人民贏得了勝利,世界人民贏得了勝利。
  可是,60年來,又有多少無辜平民死於戰爭。
  這是人類全體的不幸。

八月十五日演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