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圖片網
  2. THE KUNLUN COLUMN

THE KUNLUN COLUMN(1988)的海報和劇照

THE KUNLUN COLUMN于1988年上映。THE KUNLUN COLUMN也被叫做巍巍崑崙

1947年3月,國民黨對我'全面進攻'失敗后,又對我解放區實行了'重點進攻',黨中央所在地延安成為敵人首先攻佔的目標。毛澤東同志高瞻遠矚,決定中央機關撤出延安,在外線與敵人周旋。中央書記處暫時分成兩部分: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留在陝北;劉少奇、朱德到黃河迤東。留在陝北的中央機關代號為'崑崙縱隊',任弼時任司令。'崑崙縱隊'在十分艱險的境遇中與敵人周旋,同時與全國各戰場保持著不間斷的聯繫。胡宗南進佔延安后,其主力即被我軍牽向黃河邊。奪取蟠龍的戰鬥打響后,彭德懷親臨指揮,王震身先士卒,戰士們奮勇殺敵,全殲蟠龍守敵,生擒旅長李昆崗,繳獲大批軍用物資。此時,國民黨發動內戰引起了全國人民的反抗。國統區學生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審時度勢,認為山東戰場殲敵時機已成熟,命陳毅、粟裕向敵人發起進攻。陳、粟大軍果斷地將敵人74師包圍並殲滅于孟良崮,擊斃了驕橫的張靈甫。陳毅打電報向黨中央報捷。74師被殲,蔣介石痛心疾首,學生又包圍了美國大使館,蔣介石怒不可遏,命令立即鎮壓。我黨中央及時抓住這一時機,有力地揭露了蔣介石獨裁政權的真面目。遵照蔣介石的命令,胡宗南一直在尋找我黨中央的蹤跡,藉助美國的無線電測向儀,測出了我中央所在地,並派部隊連夜向駐地撲來。毛澤東神機妙算,率我軍迅速轉移,敵人撲了空。隨著戰局的變化,黨中央在陝北召開了重要的小河會議,重新高速了兵力,提出'三軍配合,兩翼牽制'的黃河戰略。擔任追擊我總部任務的劉戡部隊一直被'崑崙縱隊'牽著鼻子走。為給彭德懷製造戰機,毛澤東要人在綏德大橋上立下了'毛澤東由此向東'的木牌,繼續牽制敵人。彭德懷抓住戰機,在沙家店消滅了胡宗南第36師。劉戡覺察上當,失敗已無可挽回。我西北野戰軍開始反擊。劉鄧大軍到達大別山,其他戰場也轉入戰略進攻,解放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崑崙縱隊'的歷史使命也告一段落。我軍節節勝利,國民黨不斷潰敗,使蔣介石十分不安。雪后的五台山上,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登山眺望,感慨萬千。毛澤東莊嚴地宣告:再有兩年,也許用不了兩年,我們就可以飲馬長江,直搗南京,和蔣介石進行最後的決戰了。一場更大規模的戰略決戰為期不遠了。
1988年度廣電部「優秀影片獎」
1990年獲第十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1989年崔登高牛曉林獲第九屆「金雞獎」最佳美術提名
1989年史平一獲第九屆「金雞獎」最佳錄音提名
1

THE KUNLUN COLUMN演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