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nk's Not Dead(2006)的海報和劇照
Punk's Not Dead于2006年上映。Punk's Not Dead也被叫做朋克未死。
本片將帶您走進地下俱樂部、錄音工作室等等來06展示朋克搖滾音樂和文化。
朋克是英文PUNK的譯音, PUNK指無目的生活的人、廢物、樂色、平庸無價值的東西。它的含義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指朋克式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是指朋克音樂。
朋克音樂是一種反叛性極強的搖滾樂,它未經過唱片工業策劃、包裝過,來自於勞工階層的青少年,表達的是對現實的不滿與抗議,反映的是破壞的、否定的和毀滅的價值觀。從音樂上看,朋克搖滾混亂、無序、粗野、原始,它本身的形式就是衝著否定搖滾樂來的。如果在同一場演唱會上既有朋克樂隊又有重金屬樂隊,他們便很難相安無事。
朋克音樂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它主要反對的是搖滾樂的藝術化和商業化傾向,以及日趨泛濫的迪斯科。它的產生,還與失業和經濟危機令大批青少年對統治階層產生懷疑有關,他們把對搖滾樂的不滿和對資本主義的懷疑,用音樂的方式發泄出來。
朋克是一種音樂範疇,它誕生於英國,最早出名的是70年代大放光彩的,被譽為「英國朋克革命急先鋒」的「性槍手」樂隊。緊隨其後的還有:碰撞、詛咒、洛克西、褻瀆神靈等等。他們的音樂風格可能不大一樣,但音樂的特點卻同出一轍,那就是:反叛、反叛、再反叛!反叛傳統、反叛制度、反叛日漸枯燥毫無激情和意義的生活。他們的每一個人身上都帶有一種強烈的革命意識,事實上,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在七、八十年代平庸的歐洲大陸掀起一場深入生活的各個角落的大革命,以便在人類通向未來的旅途上添上些色彩。 朋克音樂家們的創作往往直指人類的苟且,以挑戰一切既成的規則。他們用簡單的和弦,表達簡單的情感,用粗俗明了的語言,訴說人性的美醜。他們歌頌大麻,也歌頌上帝;他們崇尚亂交,也呼喊著要社會關注那些單親的孩子;他們詛咒戰爭,卻在生活中濫用暴力;他們生活靡亂,但對未來充滿嚮往,他們在顛覆舊有的糜費文化同時也創造新的糜費。總之,同文學上的「垮掉的一代」、美術上的「 達達主義」一樣,他們代表著人類發展方向的一種可能性和多種可選擇性,是人類多重矛盾集於一身的直接反映。
繼而,朋克文化從舞台走向生活,他們開始在表演以外的各個層面表現他們徹底革命的決心:穿上磨出窟窿、畫滿骷髏和美女的牛仔裝;男人們梳起酷斃了的雞冠頭,女人則把頭髮統統剃光,露出青色的頭皮;鼻子上穿洞掛環;身上塗滿靛藍的熒光粉,似乎非得讓你對他們側目而視才滿意,其實他們什麼也不為,只是要以此表現他們的與眾不同,表現他們的叛逆,表現他們對這個現實社會的不滿罷了。如果你以為他們是為了表現自己是朋克而如此裝扮,那就錯了,用朋克的話來說:「我朋克所以我朋克,如果是為了讓人認識到我是朋克,而把自己裝扮得像朋克的話,那就一定不是真的朋克。」如今這個社會似乎什麼都有假的,假冒名牌商品的;假冒警察罰款的;假冒瞎子要飯的,當然也有假冒朋克的。這些假的朋克們不斷的自我標榜為朋克、自詡為鬥士,「我只會三個和弦!」天知道是不是第四個和弦苦練未遂才這麼說的,其實,他們骨子裡不過是比俗人更加虛偽的俗人。 有假裝朋克的俗人就有假裝俗人的朋克,前者為滿足慾望和虛榮而後者卻為了滿足內心和精神需要。
Punk's Not Dead演員表
出演Punk's Not Dead的明星有亨利·羅林斯, 傑羅·比亞夫拉, 查利·哈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