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圖片網
  2. 貝拉·塔爾

貝拉·塔爾的寫真照片

貝拉·塔爾的生日是1955年07月21日,出生于Pécs, Hungary。

貝拉·塔爾是匈牙利繼60年代米洛斯·楊索(Miklos Jancso)之後最具突破性的傑齣電影導演。
以《麥克白》為界,貝拉·塔爾的電影可分為前後兩個截然不同的階段。在此之前的《家庭公寓》、《局外人》與《預製人生》延續了由Istvan Darday開創的「紀實虛構」電影,風格粗糙真實,以令人目眩頭暈的手提攝影著稱,包含大量的特寫鏡頭。影片取材現實生活,熱衷於抨擊官僚體制、社會弊端。
《麥克白》之後,塔爾的創作步入另一個極端。他摒棄了對社會與現實的探討,撿起了少年時的夢想,轉而開始關注哲學、信仰等更普遍的形而上問題,影片變得深澀難懂。此外,塔爾執著于對電影語言形式的探索,中遠景、長鏡頭成為他的標誌性風格,景物、場所具有與角色同等的重要性。因為這種突變,有人將他與塔爾科夫斯基和索科洛夫相比。也就是在這個階段,貝拉·塔爾開始與作家Laszlo Krasznahorkai合作,陸續將他的幾部作品《天譴》、《撒旦的探戈》及《鯨魚馬戲團》搬上銀幕。
1988年的《天譴》是塔爾真正打入西方主流藝術電影的開始,在政治壓力下,塔爾夫婦不得不在德國逗留一年,並目睹了柏林牆的倒塌。隨後的事情順理成章,在祖國電影人的盛情邀請下,兩人回國拍攝了驚世之作《撒旦的探戈》,此片長達令人窒息的七個小時,卻僅有區區一百五十個鏡頭。
第三部改編自Krasznahorkai小說的《鯨魚馬戲團》前後用了足足六年時間,作為塔爾最新的一部長片,《鯨魚馬戲團》為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世界性聲譽,2005年2月,法國著名的藝術電影製片人、歐洲電影學院2004-2005年度主席恩伯特·巴尚(Humbert Balsan)在巴黎辦公室中自縊身亡。原因很簡單,貝拉·塔爾的新片《倫敦來的人》在歐洲電影界群策群力下籌集到數百萬歐元的預算,開機不過幾天已花得精光。為這部影片巴尚的所有財產已做抵押,他欠下巨額債務,到後來實在是走投無路走上此路。這一點塔爾和很多導演一樣,可以毫不猶豫地花掉20萬歐元只為了拆掉外景地一個礙眼的腳手架,以換來更加完美的電影,但所付出的代價何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