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圖片網
  2. 羅曼·波蘭斯基

羅曼·波蘭斯基的寫真照片

羅曼·波蘭斯基的生日是1933年08月18日,出生于巴黎。 他身高168cm。

  1933年8月18日,波蘭斯基出生在僑居巴黎的一個波蘭籍猶太人家庭里。童年時代,他遇到先在德國發生緊接著又在法國興起的反猶排猶浪潮的迫害。身為畫家的父親在反猶浪潮的衝擊下徹底失去在法國生活下去的信心,帶著全家人遷回波蘭克拉科夫的老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克拉科夫被德軍佔領,波蘭斯基的母親、父親和叔叔先後被德國人抓進集中營,父親和叔叔雖然幸免於難,但波蘭斯基的母親卻慘死於納粹建造的毒氣室內。

  1960年3月,波蘭斯基從波蘭國家電影學校畢業,帶著一部新拍攝的短故事片。他來到了他的出生地--法國巴黎,在這裏,他的作品引起了歐洲電影界的注意。回國后,他拍攝了使他多次獲得電影節大獎併名噪世界影壇的影片《水中刀》。這部影片和他的婚姻竟然有些相似:兩個男人為了一個女人大動干戈,女人的丈夫卻是那個不得不善罷甘休、撒手而去的人。隨著影片的成功,波蘭斯基告別了自己第一場失敗的婚姻,他的妻子演員芭芭拉·拉斯另尋新歡離他而去。

  1963年,波蘭斯基離開了相對閉塞的波蘭,開始了周遊列國般的創作生活,荷蘭、法國、英國都留下了他的蹤跡。這段時間,波蘭斯基接二連三地為英國、美國、法國和義大利拍攝了七、八部影片,波蘭斯基引人注目的導演才華在這些影片中表露無遺,《厭惡》、《吸血鬼舞蹈》、《羅絲瑪麗的嬰兒》等影片中強烈的懸念、濃厚的神秘色彩和令人窒息的恐怖氣氛讓他本人的國際聲譽不斷提高,影片中的血腥氣味和浪漫情致也在世界電影名作中獨佔鰲頭。《厭惡》和《卡特巴赫到來時》的成功不僅為他帶來了柏林電影節上的兩次榮耀,還為他贏得了第一份好萊塢合同和一個美艷的妻子。在《吸血鬼舞蹈》的拍攝過程中他結識了女影星莎朗·塔特,兩人一見鍾情並於次年1月在倫敦正式舉行了婚禮。

  隨著《羅絲瑪麗的嬰兒》的熱映和塔特的懷孕,波蘭斯基以重金在比弗利山的班奈迪克山谷購置了一套豪華住宅,這就是著名的茨埃羅大道10050號。但好景不長,命運女神再次與波蘭斯基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1969年8月9日的清晨,這座氣派的豪宅成為了屠戮與血腥的地獄。經警方證實,包括女主人塔特在內有五人被害,屍體上總共發現102處刀傷,且均中數槍,死者表現得極為痛苦。已有八個月身孕的塔特身中16刀,她和化妝師傑伊·斯普林被用繩子吊在起居室內,凶手用她的鮮血在牆上塗寫了「殺死豬玀」、「起義」等口號,而此時的波蘭斯基正在倫敦籌備新片的拍攝。由於沒有任何物品失竊,凶案顯得撲朔迷離,波蘭斯基本人也成為了警方懷疑的對象,甚至有人猜測這與《羅斯瑪莉的嬰兒》中的魔鬼家族有關。1969年12月1日,洛杉磯警察局長埃德·戴維斯宣布經過8750個小時的工作,塔特凶殺案終告偵破。凶手系邪教組織「曼森家族」的一男三女四名成員,而幕後主使者就是他們的領袖查理·曼森。關於凶殺動機,有說曼森希望以此懲罰統治階級的奢華墮落,也有說房子的前任主人曾與曼森有所過節,無論如何,塔特血案因此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兒時的喪母與如今的喪妻之痛使波蘭斯基的創作變得更為黑暗,《麥克白》和《唐人街》等影片就是那個時期的代表。

  波蘭斯基曾說過:「我喜歡電影中的陰影,但生命中的陰影則不然。」也許對抗魔鬼的最好方法就是把自己也變成魔鬼,1977年,波蘭斯基因猥褻少女而遠逃歐洲,直到如今仍無法踏足美利堅的土地,但他對電影的痴迷卻依舊執著。1979年拍攝的《苔絲》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隨後的《苦月亮》更是著魔似的將扭曲的情慾和暴力傾瀉在影片中,成了一部情色經典。暴力和色情已滲透于波蘭斯基的影片中,也是他心頭揮之不去的陰霾。

  2003年,《鋼琴師》的上映讓波蘭斯基再一次成為了全世界觀眾和電影人矚目的焦點。關於戰爭,在如今這個風雲變幻的世界政局中顯得頗為醒目。影片的主旨不是對戰爭的反思,而是人類對生存的渴望。真實的屠殺,沒有誇張,也沒有淡化,卻更為殘酷。



羅曼-波蘭斯基1933年8月18日出生於一個僑居巴黎的波蘭籍猶太人家庭里。出生后不久的童年時代,全家就遇到先在德國緊接著在法國興起的反猶排猶浪潮迫害。父親原來是一 個有志藝術的畫家,反猶浪潮使父親徹底失去在法國生活下去的希望。在羅曼3歲時,父親迫不得已率領全家遷回了波蘭克拉科夫(Krakow)的老家。二年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克拉科夫被德軍佔領,波蘭斯基的母親、父親和叔叔先後被德國人抓進集中營,父親和叔叔雖然幸免於難,但懷著身孕的母親卻慘死在納粹建造的毒氣室里。當時父親將他推進了夾牆,才使他得以倖存下來。年幼的他設法逃出了猶太人居住區,這些恐怖的經歷在大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經典巨片《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中有所反映。據報道在這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幾次請他出任這部影片的導演。然而,羅曼的幾個朋友和親人都曾關押在這個斯蒂芬-斯皮爾伯格解救人質的克拉科夫猶太人區,他發現這個題材太痛苦、離他太近,拒絕了這一邀請。羅曼7歲時就開始在波蘭農村遊盪,居住在不同的天主教家庭里,僥倖生存了下來。這段慘痛的經歷,對他的人生觀產生了巨大影響。

  1945年,羅曼回到了父親身邊,並進入一所技工學校學習,但是年輕的他似乎早有了從影的主意。50年代開始,他自編自導自演了一些電影短片,其中有《自行車》("Bicycle",1955年)、《凶手》("A Murderer",1957年)等。隨後他進入了波蘭羅茲電影學校(Lodz Film School),開始了為期五年的學習,並逐漸嶄露頭角。他在學生期間自編、自導、自演的荒誕短片《兩個男人與更衣室》("Two Men and a Wardrobe",1958年)獲得了5項國際大獎,包括布魯塞爾電影節(Brussels World's Fair)最佳影片第3名。他早期拍攝的短片《胖子和瘦子》("The Fat and the Lean",1961年)和喜劇短片《哺乳動物》("Mammals",1962年)等,受到一致推崇,至今仍堪稱同類影片中的經典,這時他已顯示出對黑色風格產生了興趣。

  1962年3月,羅曼首次編導了波蘭影片《水中刀》("Knife in the Water"),這部講述戰後波蘭社會婚姻悲喜劇的影片是他的長片處女作。影片沒有得到波蘭官方和評論界的好評,但在西方卻引起了轟動,為他跨入世界影壇打下了一個良好基礎。該片在第25屆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費比西"(Fipresci)最佳導演,並獲得第36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名噪世界影壇。在巴黎幾經沉浮后,羅曼結識了年輕的編劇傑勒德-布拉奇(Gerard Brach),倆人成為了長期的合作夥伴。不久羅曼移居英國,執導了3部與傑勒德-布拉奇聯合編著的影片:1965年,法國著名女演員凱瑟琳-德諾芙主演、關於年輕女子心理崩潰的心理恐怖片《冷血驚魂》("Repulsion");1966年,講述在一座城堡里發生的歹徒與一對不和夫妻的黑色驚悚片《荒島驚魂》("Cul-de-sac");1967年,他與美國女明星莎朗-塔特(Sharon Tate)聯合擔當主演的恐怖片《天師捉妖》("The Fearless Vampire Killers")。前二部影片分別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銀熊獎和金熊獎。這時的羅曼,以強烈的懸念和令人窒息的恐怖氣氛表現出了濃烈的血腥氣味,也使他在國際影壇的聲譽不斷提高。

  1968年1月,羅曼和莎朗-塔特在英國倫敦舉行了婚禮,並一起前往好萊塢發展。就在這一年羅曼成功地推出其編導的第一部美國恐怖片《失嬰記》("Rosemary's Baby"),影片改編自艾拉-萊文(Ira Levin)的同名女性題材恐怖小說,成為了恐怖片中的經典之作。他因此獲得了第26屆金球獎、第41屆奧斯卡獎最佳編劇提名,輕而易舉地在好萊塢贏得了聲譽。事業上春風得意的羅曼,1969年卻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已懷孕8個月的莎朗-塔特與他的3個好友一起被臭名昭著的邪教徒查爾斯-曼森團伙(Charles Manson)殘忍的殺害。無法面對這一切的羅曼,重又回到了歐洲。1971年,他編導、改編自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的黑色古裝片《馬克白》("Macbeth"),被認為是對曼森一夥的回應。

  1974年,羅曼經不起好萊塢的誘惑重回故地,推出了傑克-尼科爾遜(Jack Nicholson)和費-唐納薇(Faye Dunaway)主演的犯罪動作片《唐人街》("Chinatown")。羅曼黑暗陰冷的恐怖執導風格貫徹全片,影片成為了70年代美國黑色電影的代表作品之一,也使他的事業達到了頂峰,獲得了第28屆英國學院、第32屆金球獎最佳導演,以及第47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提名,他也藉此確立了在好萊塢的地位。可在1978年,羅曼被指控強暴了一位13歲的少女,在加州被逮捕。羅曼花了42天的時間進行辯解,法官最後猶豫了。在進一步的法律程序開始前,他逃離了美國,定居法國巴黎,雖避免了牢獄之災,但從此再也沒敢去美國。

  1979年,羅曼在法國編導了娜塔莎-金斯基(Nastassja Kinski)主演的愛情片《苔絲》("Tess"),這部影片改編自托馬斯-哈代(Thomas Hardy)著名小說《德伯家的苔絲》("Tess of the d'Urbervilles"),他以一種寫實手法將哈代的小說浪漫地形象化,影片瀰漫著羅曼對宿命的無奈之情。羅曼憑藉此片先後獲得了法國愷撒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以及第38屆金球獎第53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提名。羅曼後來的作品開始走下坡路,很少能達到鼎盛時期的水準。他開始出現在一些舞台劇中,1981年,他回到了波蘭,執導並主演了舞台劇《莫扎特》("Amadeus")。

  1988年,羅曼編導了懸念驚悚片《驚狂記》("Frantic")。這部由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和貝蒂-巴克利(Betty Buckley)主演的影片, 講述了一位美國人在法國巴黎尋找失蹤妻子的故事,此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評論界的認可和商業上的成功。1992年,他在法國編導了《苦月亮》("Bitter Moon"),影片由他的法國妻子伊曼紐爾-塞根納(Emmanuelle Seigner)和休-格蘭特(Hugh Grant)主演,這是一部反映情感和性墮落的影片,告誡人們把握自我、不必過分沉溺於肉慾。1994年執導的驚悚片《不道德的審判》("Death and the Maiden"),改編自智利劇作家阿里爾-多爾夫曼(Ariel Dorfman)的政治題材故事,由西格爾內-維弗(Sigourney Weaver)和本-金斯利(Ben Kingsley)主演。他將被本-金斯利強暴后而變得情緒不安的西格爾內-維弗內心挖掘至極,成為他最為黑暗壓仰的一部電影。

  沉寂4年後,1999年羅曼-波蘭斯基帶著自己編導的驚悚片《第九道門》("The Ninth Gate")重返影壇。影片改編自西班牙作家(Arturo Paris Riverte)的恐怖小說,深刻揭示了人類內心深處的善惡、美醜,但影片上映后反響一般。2002年,羅曼推出了力作《鋼琴家》("The Pianist")。該片根據波蘭猶太鋼琴家瓦拉迪斯勞-斯皮爾曼(Wladyslaw Szpilman,阿德里安-布勞迪飾,Adrien Brody)的自傳體小說《一個城市的毀滅》("Death of a City")改編。描寫二戰期間,一位天才的波蘭猶太鋼琴家,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但他的琴聲打動了一位德國軍官,在這位軍官的冒死保護下,終於迎來了自由。曾有過納粹集中營經歷的羅曼,在此片中融入了自己的親身體驗,將影片拍得沉重而又細膩感人,重塑了他一流導演的地位。雖然還在歐洲流放,但再次贏得了好萊塢及全球評論界、觀眾的認可,先後獲得了第55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法國愷撒獎、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美國影評人協會的最佳導演,以及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提名。

  羅曼-波蘭斯基屬於能編、能導、能演的全才,自從孩提時代起,就主演過多部影片。1954年,21歲的羅曼就在波蘭電影巨匠安傑伊-瓦依達(Andrzej Wajda)的第一部影片《這一代》("A Generation")中擔任主角。後來,他又在《洛托納》("Lotna",1959年)和《無罪的巫師》("Innocent Sorcerers",1960年)中亮過相。除了在他自己創作的一些短片和影片中出演角色以外,他還在許多歐洲的電影中出演相當戲份的大小角色,如1974年安東尼奧-馬格里提(Antonio Margheriti)執導的恐怖片《魔鬼之血》("Blood for Dracula")、1992年德蘭-薩拉菲安(Deran Sarafian)執導的《飛越北極星》("Back in the U.S.S.R.")和1994年吉賽貝-托納多雷(Giuseppe Tornatore)執導的驚悚片《幽國車站》("A Pure Formality")等。

  作為一個具有高超駕馭影片能力的藝術家,他還參与了許多影片的編劇工作。但他的作品中大多體現了他獨特的世界觀、人生觀。他對黑暗人性的深刻洞察,使他的影片大多涉及暴力、死亡和孤獨,恐怖、懸念片是他拿手好戲,成為了電影史上的"罪惡大師"。

羅曼·波蘭斯基演出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