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利·庫布里克的寫真照片
斯坦利·庫布里克的生日是1928年07月26日,出生于美國紐約布朗克斯。 他身高174cm。
美國導演,后移居英國,嘗試過各種類型和題材,均取得登峰造極的成就。
庫布里克生於美國紐約市的布朗克斯區,祖上是來自奧匈帝國的猶太移民,父親是內科醫師。13歲的時候,父親送給他一架照相機,他從此對攝影產生興趣。
庫布里克高中時就作為一個自由撰稿人向Look雜誌出售他拍的相片。17歲他已經是Look的一名攝影師,期間的幾年他環遊了世界。後來作為非錄取學生進了哥倫比亞大學。40年代後期,庫布利克開始傾心於電影製作,經常去參觀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展覽。
1951年,庫布里克用他所有的積蓄投資了他的第一部影片,《搏擊之日》,一部16分鐘的關於拳擊手Walter Cartier的記錄片。這部片後來被RKO收購併作為This is America系列的一部在紐約的派拉蒙劇院上映。他放棄了他在Look的職位,全職投入了電影製作中。在親戚的幫助下,他籌集了13000美元投資拍攝他的處女作《恐懼與慾望》。影片在洛杉磯附近的San Gabrielle山上拍攝,工作人員不到10人(包括庫布里克的前任妻子Toba Metz),片子拍攝的時候沒有配音,是後期才配上去的(這個方法最終導致增加了20000美元預算)。成片只在紐約的藝術影院中放映,沒有賺回投資的錢。1955年他拍攝了第二部影片,一部關於黑社會的《殺手之吻》,該片買給了United Artists(聯合藝術家) 公司,並在全球發行。
1956年,庫布里克執導了他的第一部攝影棚影片《殺手》,一部運用重疊的時間講述的強盜片,由Sterling Hayen主演,撰寫犯罪小說的傳奇作家Jim Thompson編寫台詞。這成了庫布里克第一次在藝術上的成功,也引起了米高梅的注意。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他們改編了Humphrey Cobb的戰爭小說《光榮之路》。但這項計劃被一個又一個的攝影場拒絕了,直到柯克·道格拉斯同意參加演出,最後由聯藝出資,於1957年在德國拍攝的這部影片獲得了評論的一致讚揚,並且進一步鞏固了庫布里克的地位。
1950年,他代替Anthony Mann執導Spartacus(斯巴達克斯),這是當時製作成本最高的影片,預算是一千兩百萬,影片大獲成功,贏得金球獎最佳影片。1961年庫布里克導演了富有爭議的根據Nabokov小說改編的《洛麗塔》。接著他執導了他的第一部無可質疑的傑作:1964年的關於冷戰時期的黑色幽默影片《奇愛博士》。
1965年庫布里克開始製作後來被認為是他的顛峰之作的《2001太空漫遊》,影片迅速成為電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公認為最發人深思的偉大影片之一。接著庫布里克開始注意到另一本備受爭議的小說:Anthony Burgess 的《發條橙》,這是一部1977年寫的關於未來世界的犯罪和懲罰諷刺性小說,在美國上映時被打上了「X」級,但令人驚訝地備受歡迎,甚至獲得了幾項奧斯卡提名。在英國這部影片戲劇化地放映了一年之久,但由於幾件犯罪案和影片的場面相似而被指責,才停止了放映。
1975年庫布里克改編了19世紀作家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y的小說Barry Lyndon,一部關於18世紀一個愛爾蘭流氓Ryan O'Neal 的興衰史。1980年,他執導了Stephen King的恐怖小說改編的《閃靈》。之後的五年多時間他遠離攝影機,構思他的下一步影片:1987年的《全金屬外殼》,這部越戰片獲得觀眾和評論家的好評。之後他再一次進入冬眠狀態,直到1996年年底開始著手拍攝《大開眼界》,由湯姆·克魯斯和尼可·基德曼夫婦主演。1997年他獲得了兩項電影界最高的榮譽:美國導演行會的D.W.Griffith 獎和5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遺憾的是,庫布里克沒能親眼目睹這部電影的面世。1999年3月7日,一代偉大的電影藝術家庫布里克在英國英格蘭的赫特福德郡與世長辭。
斯坦利·庫布里克是過去40年間始終最吸引人的電影製作人,他的作品受到的讚揚幾乎和招致的咒罵一樣多。影片中不可思議的視覺風格為他贏得如潮好評,而他非傳統的敘述感又常常會引來輕蔑的挑剔。儘管如此,他在重複和模仿主導的傳媒圈仍舊是一位獨一無二的藝術家。
斯坦利1928年7月出生在紐約,讀書時成績很不好,13歲那年父親送了他一部照相機,結果造就出一位狂熱的攝影師。40年代後期,年輕的斯坦利作為雜誌攝影師已小有名氣,他開始製作出售紀錄片,並拍攝了《恐懼和慾望》(Fear and Desire)和《殺手之吻》(Killer's Kiss)兩部自己投資的小製作故事片。直到與製片人詹姆斯·哈里斯(James B Harris)合作后,他才能正式啟用職業的演職人員,拍出了1956年影片《殺手》(The Killing),在當時獨立電影製作人還相當稀缺的年代,他開始引起評論界的注意。次年的二戰影片《光榮之路》(Paths of Glory)是庫布里克成為主流導演的標誌之作。1961年他前往英國,希冀對自己的影片有更獨立和更大的控制權,在那裡他拍攝了幾部風格與以前迥然不同的作品,其中有改編自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頗負爭議同名小說的《洛麗塔》(Lolita),該片直到現在還是樸素雙關喜劇的最佳代表作。1964年的《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是斯坦利的一步險棋,卻取得評論和商業的雙贏,從此他可以不受約束自由拍攝喜愛的題材,他其他的主要作品有《藍月亮》(Blue Moon)、《拿破崙》(Napoleon)、《戰爭謊言》(Wartime Lies)、《狂想曲》(Rhapsody)、《亂世兒女》(Barry Lyndon)、《閃靈》(The Shining)和《大開眼界》(Eyes Wide Shut)等,其中1968年的《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被許多人稱為他最好的作品,1971年的《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因其對性與暴力的描寫引發巨大爭議,堪與《洛麗塔》相提並論。
1999年3月7日,斯坦利·庫布里克在睡夢中因心臟病發去世。
斯坦利·庫布里克演出的電影
斯坦利·庫布里克曾經參與的電影有全金屬外殼(1987), 烈血焚城(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