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圖片網
  2. 奧黛麗·赫本

奧黛麗·赫本的寫真照片

奧黛麗·赫本的生日是1929年05月04日,出生于布魯塞爾。 她身高170cm。 她體重50kg。

  英國女演員,比利時銀行家的女兒,自幼勤習芭蕾舞,早年從事模特兒和舞蹈工作,也在英國學過表演。1951年在百老匯演出歌舞劇《金粉世家》之際,為大導演威廉·惠勒賞識,被提拔擔任《羅馬假期》女主角,隨即成為奧斯卡最佳女主角。赫本的清新純潔氣質迅速風靡全球,其髮型和打扮都成為流行時尚。1968年她與演員米爾·法拉離異后,再嫁義大利一名醫師,十年後分離。晚年主要投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活動,救災濟貧不遺餘力。


家庭:父親是一名富裕的英國銀行家,母親是一名荷蘭女男爵
發色: 棕色
愛好:芭蕾
最喜愛的顏色:白色
最難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
最難忘的事情:獲得奧斯卡獎
自我表演評價: 我從來沒有什麼偉大天才或高超技藝,但無論如何,我做出了貢獻!
經朋友介紹,赫本前往應試。十八九歲的她,長得文雅秀美、亭亭玉立。兩位導演先後接見了她。
導演林登後來回憶說:「奧黛麗·赫本小姐光彩照人,愉快、親切,很有教養。她象小鳥似地嘰嘰喳喳,講她的芭蕾舞訓練。
記得當時我對助手說「快來!你看見過一個會走路的夢嗎?我看見了。」另一位導演則極力證明,是她第一個發現了奧黛麗.赫本:「她走進我的辦公室,說她是學芭蕾的,要找個工作。
我向她解釋說,我不拍音樂舞蹈片。不過,我繼續和她談話。不知怎的,我被她那新鮮、開朗和難以置信的微笑吸引住了。
她的小圓臉上一對大而明亮的眼睛使她成了一個小太陽!最後,我恍然大悟:她就是影片中要用的人。
我就對她說,我要讓她擔任一個角色。而她卻回答說:不過,我不是演員啊!你會失望的。
我和她簽訂了合同。」
這部短片,雖然再也沒有聽人說起過,但赫本卻第一次跟演電影打上了交道。她體會到拍片的激動和樂趣。
這件事也許正是她以後輝煌從影事業的開端。
中國觀眾熟悉赫本,是從《羅馬假日》開始,
赫本輝煌事業的開端,也通常自《羅馬假日》算起,這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對她有著特殊的意義。
就在赫本被挑選為《吉吉》一戲的主角時,在倫敦,挑選《羅馬假日》飾公主的演員的工作正在進行。
起初,導演打算邀請名演員瓊·茜蒙絲主演該片,但瓊想換換口味拍歌舞片,因而予以婉言拒絕。
於是,導演決定採用電影《亂世佳人》公開招聘女主角郝思嘉的扮演者的辦法來挑選演員。
這部片子由美國派拉蒙公司拍攝,好萊塢的著名導演威廉·惠勒執導。
赫本本無心去參加女主角的角逐,一來她已決定演《吉吉》,二來《吉吉》一拍完她就準備結婚、成家立業過日子。
所以她對《羅馬假日》毫無興趣。後來男爵夫人一再勸說,沒辦法,她才不得不去敷衍一下,即使選不上,她也會滿不在乎。
測試選用的一組戲是:公主穿著睡衣,在一張大床上做仰卧起坐。赫本柔軟得象只小貓,將雙臂伸向裝飾美麗的天花板。
在此之後,她又極其自然地、孩子氣地完成了一系列規定情節,當她做這些動作時,一架攝影機正悄悄地對著她拍攝,而她卻全然不知。
無論從現場還是從膠片上看,效果都是理想的。她當選為公主的扮演者,和派拉蒙公司簽訂了合同。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赫本連做夢也沒有想到 這一結果對她的一生會產生多麼大的影響。當時演記者的男主角已定下來,是好萊塢的著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1952年5月,《吉吉》演出剛一結束,派拉蒙公司就要求她趕到羅馬,參加拍攝。
《羅馬假日》的拍攝是一個苦難的歷程。因為一切都是實地拍攝,所以得清除人行道,把行人趕走,光這項工作就差點把副導演和製片主任累垮。
因此,工作進展很慢,難題多。有時為了重複拍一個鏡頭,一個下午要幹上60回,赫本有點承受不了,但她並不怨恨,她也力求完美 不過導演為赫本也儘力克制自己,他用一切辦法提高她的自信心,讓她感到輕鬆愉快。
他告訴她說,她必須忘掉自己是在演戲,應當認為自己就是那個公主。
拍攝工作最終還是圓滿完成了。
1953年8月20日,赫本飛往倫敦參加《羅馬假日》的首映式,然後又飛往威尼斯參加威尼斯電影節。
在美國,也為《羅馬假日》的上映開了公眾招待會。
該片在全世界獲得了極大成功。
在日本,這部片子達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赫本後來成為日本人心目中的偶像。赫本片中的短髮型一下子成了國際流行髮式。
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國家,《羅馬假日》是同期上映影片中最走紅的一部。
一時間,赫本成了國際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聞片,電視台用黃金時間讚美她。
大量的報紙欣喜若狂地讚美她的美貌、活力、嫵媚、典雅,人們稱讚她是繼嘉寶和褒曼之後的最佳女演員。
因主演《羅馬假日》,赫本第一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提名。
依照慣例,凡獲該獎提名者,全得出席該獎的終評頒獎儀式。
此屆頒獎儀式1954年3月25日在洛杉磯和紐約同時舉行。
全美廣播公司電視網將兩地聯成一個有機整體。
通用汽車公司出資27萬美元買下了在頒獎儀式過程中做電視的權利。
這一天,赫本在紐約剛演出完《美人魚》,謝幕完畢她就一頭鑽進一輛計程車。在一名警察護送下直奔頒獎現場--世紀劇院。
她感到體力不支,加上希冀、盼望、焦慮、恐懼,那天晚上的一切對她都好像是一場夢,一切印象都是模模糊糊的。
在計程車上,她換掉了戲裝,一下車,她穿過劇場外龐大的影迷群,她一路小跑,後面跟著男爵夫人。
穿過門廳,那裡簇擁著大批記者和傾慕者,閃光燈不斷地發出耀眼的光。
她馬上躲進化妝間去洗臉上的油彩。那些性急的記者和攝影者們等了五分鐘便不耐煩了,把門拍得震天響。
無奈,赫本只好先放他們進去拍上幾張。赫本步入會場時,電視屏幕上正播放著遠在墨西哥的主持人賈萊·古柏宣讀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名單。
赫本找了個位置坐下來,接著看到古柏拆開一隻信封,抽出一張什麼也沒有的紙條,做出宣讀獲獎者的樣子,
赫本內心怦怦直跳,她緊咬指甲,緊張地期待著最後的結果。只見世紀劇場的司儀走上舞台,宣佈道:「獲獎者:奧黛麗·赫本。」
赫本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一片歡呼聲中,她從座位上一躍而起,跑到舞台側翼,
由於過度興奮,本應向右,她卻向左跑去,司儀趕緊把她招呼到舞台中央來,在抓住獎品的當兒,她差點和司儀撞個滿懷。
她接過金像說了一句話:「這真有點讓人受不了。」又說了幾句官樣的感激話后,她就逃離了舞台。
然後是到記者招待會去。赫本由於樂極發獃,竟把金像給弄丟了。她記得是放在什麼地方來著,但誰也找不著它。
這樣,她拍照的時候就沒法拿著金獎了。有人拿出另一個讓她拿著。最後,她的那一個竟在女廁所里找到了。
可惜的是,10年後的一天,赫本在外地排戲期間,小偷溜進她的家,偷走了這一座金像。
此刻,赫本興奮得發抖,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完全沒有了平日的冷靜。
她吻學院院長琴·赫肖特時,本應吻面頰,赫本卻吻了她的嘴唇。不過還算幸運,總算平安地回到了家。
她不能入睡,一夜出神地搖來晃去,鬧得她母親男爵夫人也一夜沒睡好 幾天以後,赫本又聽到一個好消息:她榮獲美國戲劇年度獎--托尼獎。
從此以後,榮譽對她紛至沓來。事實證明,此時赫本已處於事業的頂峰。
自1948年她拍第一部40分鐘的短片以來,僅僅五六年時間內,她就獲得如此殊榮,實在是很了不起的,也的確「真有點讓人受不了」。
赫本雖然在事業上一帆風順,紅極一時,但在婚姻生活卻比較曲折,且極為隱秘。
這位大明星同任何一位普通婦女一樣,渴望有一個「安樂窩」,渴望寧靜幸福的家庭生活。
剛剛21歲左右,她戀愛了,那幸運的男子叫詹姆斯·漢森,29歲,英國人,出身於富裕的卡車製造業家庭,將來是家庭事業的繼承人。
他為人誠實可靠,性格堅強,業餘愛好狩獵,騎射和捕魚。赫本覺得,漢森是她理想的丈夫,會成為她的依靠和保護人。
然而,這個時候赫本正在拍《蒙特卡洛寶寶》,正處於事業的起步階段,所以這一事情在赫本心裏是矛盾的:
同漢森結婚,就意味著放棄影劇事業。何去何從?赫本心神不定。
男爵夫人態度十分明朗,她對女兒說:「必須以事業為重。你不能生活在除了卡車就是馬匹和獵狗的世界里。」
儘管母女為此經常爭執不休,但赫本還是有自己的主見,她需要成家立業,需要有一個人來保護她。
於是在《吉吉》首演四天後,她還是和漢森宣布:《吉吉》一拍完,他們就結婚。
然而隨著《羅馬假日》的完成並獲得巨大成功,同時拍完后她還得立刻參加話劇《吉吉》的巡迴演出,戲票已全部預售出去。
她很想飛往加拿大去看漢森,但卻抽不出時間來。
這個時候,赫本越來越清楚地看到:自己根本不可能放棄已經上了路的電影事業,她與漢森的關係,至少是目前已經談不上結婚了。
同時,男爵夫人仍然堅持反對女兒和漢森結婚,繼續對她施加壓力。
最後,赫本終於放棄了戰鬥,徹底投降。
在《吉吉》的芝加哥首演式上,赫本宣布說,她與詹姆斯·漢森的一切全都過去了。
而這個時候,可憐的漢森還在做著他的結婚計劃呢!年輕美麗、純潔無暇的吉吉,終於因為在羅馬的假日而了結了她的初戀。
然而生活中的吉吉仍然在追求嚮往著幸福美好的生活。
第二年,她主演《龍鳳配》,在劇中,她飾演一個受到老闆兩個兒子愛戀的司機之女。
在拍攝之餘,扮演哥哥的著名演員漢弗萊·鮑嘉公開不喜歡赫本,而弟弟威廉·霍登卻和鮑嘉相反,熱烈地愛上了赫本。
霍登當時是一名名演員,曾因主演《十七號戰俘營》而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此刻正處於事業的顛峰。
威廉·霍登是個男子氣十足的人,身材魁梧、勻稱,有一雙拳擊家的手,同時也有一股叫人不放心的味道。
他狂熱地愛上了赫本。他愛她的嬌弱、優雅,愛她的嫻靜;
而她則被他的男子氣概,他那雙仁慈的、深深注視人的眼睛,他的蘇格蘭式的皺眉和他身上香煙氣味深深迷住了。
結果是不可避免的,爆炸似的戀愛發生了他們在片中默默深情,在一起聽音樂、喝茶,也曾一起騎自行車環城繞游,侃侃而談,互相傾吐心中積壓的戀情。
他們嬉笑自樂,愛情的種子不自覺地發芽生長著然而,霍登結婚多次,當時家裡仍有妻子、一個成年的女兒和兩個兒子。
不過,關於這段戀情,朋友們認為是霍登有沾花惹草的傾向,使他攪亂了赫本的心。不管怎樣,這件事很快就過去了。
赫本決定不再與霍登往來。圈中人分析,赫本富於理智,即或墮入情網,她也不曾有和霍登結婚的打算。
即使霍登的婚姻已經發生危機,她也不會去做一個破壞他人家庭的人,何況還要同一個成年女孩、兩個男孩打交道 她明白,孩子們會怨恨她,社會輿論會譴責她,她可不願意捲入這種下賤的事件中;
再說,霍登的性格太喜歡遊歷,這樣,若是結了婚,兩人會經常分離,這是赫本所反對的,也是當初她和漢森割斷戀情的根本原因。
渴望一個安靜的家一直是赫本所終生嚮往的,她希望有一個穩固的婚姻,而和霍登這樣的人結婚,則前途迷茫。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赫本想要孩子,她十分想要一個孩子,而霍登已喪失做父親的能力,《龍鳳配》終未能在生活中做成美妙的龍鳳夢。
然而事隔不久,1953年8月20日,在倫敦《羅馬假日》首映式結束后的晚會上,一個深色眼睛、高顴骨、下頜輪廓清晰美麗的男子向她走來,他,就是格里高利·派克向赫本介紹的他的朋友、導演、演員兼作家米爾·費勒,赫本看過他演的電影,對他的演技十分敬佩,出乎費勒意料的是,赫本對他的作品了如指掌。
費勒當時35歲,高瘦的身材,臉長得像16世紀大畫家格列柯,如雕刻出來的一般。他在擊劍上很有兩下子,同時又愛好網球。
他明智、善於體貼人,他在好萊塢的威望很高,甚至超過他的領導人。但由於他太多才多藝,涉獵面太廣,分散了他的精力,使他在某一方面不能躍居首位。他終日忙忙碌碌,從不休息,永遠處於高頻率。
費勒的父親是西班牙人,母親是愛爾蘭裔美國人。
費勒曾在普林斯頓上大學,二年級時迷上話劇,遂中途輟學,上墨西哥寫了第一部小說,后在百老匯表演舞蹈,舞藝相當好。
他干各種各樣的工作,而且都有所成。
然而,當他的事業在百老匯發展之際,他患了小兒麻痹症,右臂因之萎縮,他握著熨斗拚命鍛煉,硬是使右臂恢復了正常。
隨後他來到了好萊塢,搞銀幕測試指導,最後因在《失去的分界線》中扮演一名黑人醫生獲得成功。
然而,費勒在銀幕上的形象嚴峻有餘而溫暖不足,總不能喚起女影迷羅曼蒂克的幻想。
但是,在晚會上,他與赫本一見鍾情,赫本喜歡費勒的機智、幽默和好看的外表,對這個具有領袖風範的人物有了依戀之情,
她對費勒說,希望能有機會和他一道演戲,請他挑選劇本。
於是就有了話劇《美人魚》,赫本和費勒分別飾演一對相戀的年輕水妖美人魚和英俊的遊俠騎士,在舞台上,費勒向赫本傾訴衷腸,而在實際生活中,他也向她狂熱地求愛,該劇後來拍成電影,也相當成功。
兩人的愛情之花也越發芬芳吐艷。
1954年9月25日,他們在瑞士美麗的盧采恩湖畔一個小教堂舉行婚禮。
那兒是世界上最豪華最文明的山區休養地之一,幽靜、舒適、豪華、美麗,又能避開新聞記者。
夜裡,除了偶爾從盧采恩渡口傳來輕柔的絮語聲外,只有牛群輕柔的鈴聲,新婚夫婦感到愜意極了。這是一對幸福的夫妻。
赫本儘管一夜之間曾了大名鼎鼎的人物,雖然她的天才遠遠超過丈夫,但她處處抑制自己,小心謹慎,給了費勒無私的愛,盡量使雙方都幸福和滿足。她渴望家庭穩定,幸福長久。她想到,同在電影圈的夫婦由於不在同一部影片擔任角色時,往往被分離在不同的地區甚至不同的國家,而這時大部分人難免出些桃色新聞,所以,電影演員的婚姻往往不很牢固,鑒於此,赫本向代理人提出要求,讓他保證:她擔任的角色必須符合一個條件,即不離開費勒費勒也對赫本處處保護,維護她的形象,設法使她免受新聞界的傷害。
他還專門為她編導了一部片子《綠色大廈》,片中的女主角瑪麗純潔、完美,具有人類少有的優秀品質。不用說,這正是費勒心目中的赫本。
這部電影是兩人愛情之光的折射。然而,可惜的是,它卻成了赫本一生中唯一不成功的片子,當然這要歸因於費勒。
他還對赫本體貼入微,赫本兩次懷孕,都因其身體太弱,臀部和骨盆過窄之故而兩次流產。
這個時候,費勒都無微不至地關懷保護,用男子漢的愛情控制她,用自己的思想和慾望感染她,使她從痛苦中逐漸解脫出來。
無論什麼時候,赫本生病或不適,費勒都永遠在她身邊,當時被譽為「形影不離」的夫妻。
婚後第5年,兩人有了一個男孩,取名西恩。
然而,這一對夫妻,從許多方面來看,都具有濃厚的東方色彩。
赫本對費勒忠貞不渝,溫柔體貼,而費勒卻對赫本控制得很嚴,且過於維護自己的男性權威,有時甚至是簡單地憑直覺行事。
他們的一個朋友評論說:「費勒對奧黛麗好像有一種統治的權利,我覺得他所表現出的男子漢氣概比一般人還要強,他對她那麼生硬,說一不二,使旁觀者都難以接受」。
他們的關係即使在最輕鬆愉快的時刻,也有某種程度的緊張。
還有一點,作為一個國際知名人士和影壇巨星的丈夫,費勒不願做她事業的陪襯和保護人,更不安於個人事業的暗淡。赫本力圖忍讓和克制。
然而,儘管「她為挽救他們的婚姻關係以做了所能做的一切」,儘管曾許下宏願,要為影視界眾眷屬樹立榜樣,與費勒白頭偕老。
但是,使人無法抗拒的是,在結婚10年後,他們最終還是在拍《窈窕淑女》期間出現了裂痕,
赫本逐漸意識到一個早已存在的事實:費勒對她的控制多於愛;費勒對她不忠的行為時有發生。赫本終於明白,她的白頭偕老夢完全只是一相情願。
1968年秋天,這對夫妻在瑞士相聚了,此間,赫本又經歷了一次流產,這次流產像不祥之兆籠罩著他們的婚姻,至此,赫本與費勒的婚姻關係完全結束了。
赫本對此十分痛苦、失望,她說:「我一直嘗試,極力想保住我們的婚姻,但太難、太難了。干我們這一行,常常要表演熱烈、愛撫,有時就不免假戲真做。在這個圈子裡,婚姻真難維持啊!請你相信,我是把婚姻、家庭生活放在第一位而把事業放在第二位的。」本是一個堅強而熱愛生活的女性,37歲的她,雖不乏青年女子的活力,卻脫盡了少女的稚氣,她出落得越發嫵媚動人了。
她的性格開朗,落落大方,胸中洋溢著愛的萌動,她已準備好去迎接新的愛情。
1968年金秋時節,赫本決定獨自到希臘做一次休息旅行。在蔚藍色、發著粼粼波光的愛琴海上,一艘豪華的遊艇平穩地行使著。甲板上,赫本正與煤油大王、百萬富翁保羅·威廉及其富有魅力的妻子奧林匹亞·托羅西婭觀賞希臘神話傳說中美麗的島上風光,這時,一個高個子、金髮碧眼、俊美的男子引起了她的興趣。他是年僅30歲的義大利精神病學者安德列·多蒂醫生,出生於一個富有的多蒂家族,他生長在羅馬,當時正在羅馬大學執教,同時也與人一起開業行醫。多蒂詼諧、生機勃勃而討人喜歡,赫本成熟、嫵媚、溫柔而迷人。
赫本與年輕漂亮的醫生一見鍾情,愛情像火藥似地爆炸了,赫本不顧一切地投入到了這熾熱的愛情之中。聖誕節前夕,赫本與費勒辦理離婚手續,此事辦得極其謹慎、保密,目的是不想在社會上引起喧嘩,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使雙方都能將大宗財產保護起來。
離婚手續辦完,赫本就到羅馬同多蒂及其家人共度聖誕節,同時兩人訂婚,多蒂送給赫本一枚巨大的保加利亞大鑽戒,訂婚儀式是兩個小時的招待會。
1969年1月18日,婚禮在瑞士舉行。
赫本身穿紀梵希為她設計的粉紅色針織連衣裙,在嬪相陪伴下,雙手捧著一小束花,她顯得蒼白,但很美。
有趣的是,當多蒂14歲時,看了赫本主演的《羅馬假日》,跑回去對媽媽說:「等我長大了,我要娶那個漂亮的女演員。」不想今天卻成了事實。
赫本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婚後她完全息影,照料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他們的生活如田園詩般優美,兩人的娛樂是看電影、上夜總會和去豪華俱樂部,有時他們去某位伯爵夫人家拜訪,有時去高價舞廳去跳舞。
此時,赫本的心中洋溢著滿足、興奮和愉悅:「我又在愛中,又幸福了。……我已嫁給了一個我愛的人,願意按的日程表生活了。為什麼還要重新去工作?去過那種我不想過的生活呢?」
她對丈夫的專業精神病學也發生了興趣。
可以看出,赫本似乎在愛情面前忘了自己心愛的電影,她已經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家庭生活的愛和幸福之中。
雖然,義大利、羅馬,赫本的成功一生都要感謝這個地方,但是,赫本從一開始就不知道的是:在義大利人的觀點里,一個男子不認為他一結婚就該終止他自由的性生活,有一部分人認為在結婚之後有一個甚至幾個情婦都是很合適的。多蒂婚後時常弄出許多醜聞,甚至同當時羅馬城裡最聲名狼藉、最妖冶的美女搞在一起。
當時,一份刊物《國家調查》刊登了這一事件:「多蒂是個淫婦的兒子,而奧黛麗卻是個聖人。多蒂時常帶女人上夜總會。
當奧黛麗在羅馬時,他就裝得像個天使。當多蒂和女演員、模特兒在一起被人拍照時,多蒂非常狼狽,恨不得把這些女人藏進汽車裡。」
這對赫本的打擊很沉重,她幸福生活的美夢又破滅了,她的婚姻又一次以悲劇告結束。
赫本別無選擇,她已為離婚做好了準備。多蒂對此很恐慌。
他倆決定上夏威夷的火奴魯魯去度第二次蜜月,但事實證明這也是徒勞。
這個時候,她終於重返影壇,並與多蒂辦理了分居手續。
單身的凄苦和晚年的孤寂使赫本很想找一個男子做生活伴侶。朋友們對此很關心。
其中一個好友為她介紹了一個男子——英俊的演員羅伯特·沃爾德斯。羅伯特適逢妻子亡故,他的亡妻是聲譽卓著的好萊塢影星曼爾·奧伯朗。
兩人一見面彼此就被吸引住了。
赫本在外形和氣質上都使羅伯特想起亡妻。他們都是身材纖細,高顴骨、吊眼梢;感情都同樣細膩靈敏。
赫本與羅伯特兩人也都經歷過愛情的挫折和痛苦,且兩人都是荷蘭人,同樣的荷蘭人氣質增加了彼此的吸引力,兩人相愛了。
在瑞士這安靜、優美的國土上,赫本和羅伯特再次重逢,他們把自己獻給了對方。
赫本對朋友說,她終於從她所愛的人身上找回了一個溫柔的心靈。
羅伯特在心靈上是溫和善良的孩子,需要一種母愛。
而赫本身上兼有護士和母親的雙重品質,從這一點上說,雙方都找到了他們所需要的。
1981年,羅伯特走了大胆的一步,他住進赫本在瑞士的家,開始了兩人的同居生活。爾後兩人正式結婚,赫本與丈夫住在風景優美的瑞士共度晚年。
赫本在羅伯特身邊找到了幸福,她辛勤勞碌的一生終於得到了寧靜的歸宿。
赫本的第二次婚姻,與多蒂的結合使她息影七年,廣大觀眾十分懷念她,電影公司和圈中的人物都希望她能再次出山。
1976年,不安於「賢妻良母」生活的赫本終於重返影壇,與因演007諜報員詹姆斯·邦德而名噪一時的辛·康納利一起主演《羅賓漢和瑪莉安》,影片描寫中古傳說中隨十字軍東征歸來的農民英雄羅賓漢與離別十八載的愛侶之間的一段深情。
該片的首映式在紐約舉行。
當赫本前往出席之前,她非常不安,闊別影壇七年,電影事業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會怎樣對待她?
在首映式之前,赫本還不得不儘快飛往好萊塢,在美國電影學院表彰威廉·惠勒接受終生榮譽獎的儀式上發言。
她朗讀了一首自己寫的詩,結果博得滿堂喝彩,這使她又驚又喜。
接著她又飛往紐約參加首映式。
首映式在廣播城市市音樂廳舉行,赫本一到,約有6000人向她歡呼,用唱歌的聲調齊唱到:「我們愛你,奧黛麗!」
赫本對此完全沒有思想準備,她被人們的熱情感動得熱淚盈眶,她說:「看到人們並未對我感到膩味,我很感動。」
然後她再飛往好萊塢,出席該片在西部的首映式,並在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發儀式上擔任授獎人。這對電影明星來說,是一種特殊的榮譽。
她這回是為當年即第48屆最佳影片《飛越瘋人院》授獎。
赫本息影七年,感觸頗深,但她最難忘的是,好萊塢沒有忘記她,電影沒有忘記她,廣大觀眾沒有忘記她。
她雖然息影多年,但演技並未遜色。
繼《羅賓漢和瑪莉安》后,她又主演了《血親》(1979)、《哄堂大笑》(1981)、《直到永遠》(1991)。
然而,進入70年代以來,歐美的婦女解放遠東日趨高漲。婦女不再滿足於做男人的玩物和附庸。她們走出家庭,走向社會,和男人一樣工作奮鬥。
近年來不少女演員成功地塑造了這種新女性的形象,很受歡迎。
相比之下,赫本復出后仍然跳不出天真無邪、活潑善良的少女形象,這就不能不給人一種落伍、懷舊的感覺,令人感到哀嘆、惋惜,
這也是她重返影壇后所拍四部影片均不很受歡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無論如何,奧黛麗·赫本的一生,是光輝燦爛的一生,
她在黃金時代所創造的銀幕形象,正如她自身一樣,留給人們美好的印象太強烈了。
她在電影史上所佔的獨特的一頁,是不會被歲月所抹掉的。
1991年4月22日,美國林肯中心電影協會向赫本授予榮譽獎,該項獎自1972年起每年向全世界最資深望重的藝術大師頒發,獲獎者先後有卓別林、勞倫斯·奧立弗、伊麗莎白·泰勒、詹姆斯·史都華等影界巨星,這是對赫本影壇生涯以及非凡演技的崇高褒獎。
赫本晚年,仍然老驥伏櫪,為公益事業發著光和熱。她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在這個職位上,她不時舉辦一些音樂會和募捐慰問活動,並不時造訪一些貧窮地區的兒童,足跡遍及衣索比亞、蘇丹、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委內瑞拉、厄瓜多、孟加拉等亞非拉許多國家,受到當地人民的廣泛愛戴和歡迎。
1992年底,她還以重病之軀赴索馬利亞看望因飢餓而面臨死亡的兒童。
然而不幸的是,赫本因患結腸癌,於1993年1月20日在瑞士洛桑的家中去世,終年63歲,一代巨星從此隕落。
一個美麗人生的結束
純情、美麗和清新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但是人們不會忘記她,她的純情、美麗和清新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一個美麗人生的結束. 純情、美麗和清新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影視作品:
《驚才絕艷》1932年
《小婦人》1934年
《艾麗絲-亞當斯》1935年
《蘇格蘭的瑪麗》1936年
《撫育嬰兒》1938年
《假日》1938年
《費城故事》1940年
《薩布瑞娜》1954年
《戰爭與和平》1956年
《滑稽的面孔》1957年
《下午的愛情》1959年
《綠色公寓》1959年
《孩子們的時刻》1962年
《字謎》1963年
《憤怒的巴黎》1963年
《窈窕淑女》1964年
《修女的故事》1959年
《蒂法尼的早餐》1961年
《等到天黑》1967年
《羅賓和瑪麗安》1976年
《血統》1979年
《總是如此》1989年

奧黛麗·赫本演出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