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圖片網
  2. 詹姆斯·史都華

詹姆斯·史都華的寫真照片

詹姆斯·史都華的生日是1908年05月20日,出生于Indiana, Pennsylvania。

無論在銀幕上下,詹姆斯·史都華都稱得上是美國精神的象徵之一。

從成名作《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1939)開始,史都華一直在銀幕上扮演代表美國良心的正義小人物,始終是一個能讓人帶來希望的謙謙君子。他的銀幕形象,與十五年前去世的亨利方達相當接近。巧合的是,詹姆斯·史都華與亨利方達正是年輕時代在同一個劇團演出的室友,兩人還一起在一九三五年同時進軍好萊塢,分別闖出了一段光榮的演藝歷史,堪稱影壇佳話。

一九○八年在美國賓州出生的詹姆斯·史都華,童年時代就是個業餘魔術師,頗有表演天份。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建築專業時,熱衷舞台劇,參加該校的戲劇演出,因而跟同學約亞·羅根成為知己。畢業后,約亞·羅根遊說史都華加入大學劇團作職業演出。在那裡,他跟亨利·方達同室而居,感情水乳交融。 同一劇團的女演員瑪格·蘇麗雯(日後留下電影代表作《筆友的戀情》(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 1940)等十多部電影)也跟兩個小夥子志趣相投,成為親密的三人組。一年後,蘇利雯去好萊塢拍電影,成為知名度日高的電影女明星;詹姆斯·史都華與亨利·方達則在百老匯的舞台上逐漸闖出了一點名堂,史都華得默片時代的女星希達·霍彼介紹入影圈,他也拉著亨利·方達不放,於是在一九三五年美國的電影銀幕上多了兩個新面孔。

史都華最初只在一些小片中演配角,處女作是史賓沙·屈賽(Spencer Tracy)主演的偵探片《誰是真凶》(Murder Man,1935),他在片中演一個名叫矮子的記者。在威摩·鮑華主演的另一部偵探片《迷霧重重》(After The Thin Man,1936)之中,史都華則演一名瘋狂殺手,演員在成名之前,沒有選擇的餘地。

史都華原來只是米高梅電影公司簽約的配角演員,但已身為公司環球公司當家花旦之一的瑪格麗·蘇利雯在開拍愛情肥皂劇《我們再戀愛時》時卻指名要向米高梅借詹姆斯·史都華當男主角,這不能不說是明星制度的權利。史都華自此升了一級,成了主演小生,不過星運平平,因為他都是扮演一些正直、文明、文雅而略帶羞澀的小鎮青年角色,從他身上看不見明星的光芒。

碰見大導演蘭克·卡普拉是史都華演藝生涯的轉捩點。他們第一次合作是榮獲金像獎最佳影片獎的世態喜劇《浮生若夢》(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1938)。史都華飾演大資本家的兒子托尼,卻跟在他公司上班的小女職員談戀愛。這是一出大堆頭群戲,史都華可表現的地方並不多,但卡普拉卻看中了他那種害羞、結巴、但誠懇、堅毅的氣質,正是理想的普通美國人,於是在接下來開拍《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又名《華府風雲》)時讓史都華當男主角史密斯先生。史密斯原是天真善良的好青年,因為捲入政治圈而逐漸受到黑金污染而沉淪,後來良心發現而懸崖勒馬,重歸正途抵抗強權,成為美國社會的一個正義青年。史都華把這個角色詮釋得栩栩栩如生,大受一般美國觀眾歡迎,使本片成為當年的賣座名片之一,史都華首次獲得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一年後,史都華跟當紅女星凱瑟琳赫本合演根據百老匯名劇改編的《費城故事》(The Philadelphia Story, 1940),在片中飾演一名涉世不深的記者,這個因為採訪一位名女人而情不自禁愛上了她。角色有如再次為史都華量身訂做,因此使他如願當上了奧斯卡影帝。

就在他演藝事業上高峰之際,美國決定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銀幕下也是美國良心的史都華參戰不落人後,自願參加美國空軍,奉命駕馭轟炸機飛往德國上空進行轟炸任務達二十次以上,戰績彪炳,以上校官階在大戰結束時退伍,但仍保留預備役軍人身份,一九六八年越戰期間,曾晉陞為空軍預備役准將,奉命到越南執行軍官任務,是好萊塢有史以來軍階最高的一位明星。

成為戰爭英雄之後的史都華成熟穩重多了,他重返影壇不再扮演率真羞怯的小夥子,而成為懷抱理想的謙謙君子,並且也是一個演技趨向多樣化的大明星。他復出主演的第一部作品是卡普拉導演的《風雲人物 》(It's A Wonderful Life,1946)。片中的小鎮銀行家喬治貝里因為責任感太強,以致夢想受挫企圖于聖誕夜尋短,幸得守護天使開導,讓他回頭看看自己這一生曾經幫助過多少人,終於使喬治解開心結,重建對生命的信心。評論家公認本片是史都華演得最出色的代表作,而本片的正面建設性主題也使它成為美國每年聖誕節必定在電視上重映的經典節目。

在一九四八年,史都華連繼推出了兩部叫好叫座的作品《七七七北街奇迹》(Calling Northside 777,1948)、《奪魄索》(Rope,1948),他在前者飾演一名深入調查冤獄的記者,為殺警嫌疑犯洗脫了罪名;在後者則飾演一名睿智的教授在一場酒會中識破了他的兩名學生剛剛就在室內犯下殺人命案。《奪魄索》以從頭到尾用一個鏡頭將整個故事說完的特殊技巧下而在影史上留名,此片導演就是大名鼎鼎的緊張大師希區考克。希看中了史都華成熟悉穩重而富於感情的演技,日後再度重用他主演了三部由他執導的名作:《後窗》(Rear Window,1954)、《擒凶記》( 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1956)、《迷魂記》(Vertigo,1958)。

除此之外,史都華也同時開拓了其他不同的戲路,代表作包括在《淑女痴鸞》(The Stratton Story, 1949)中飾演不向命運屈服的獨腳棒球手史楚頓;在施素德米導演的金像獎影片《大馬戲團》(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1952)中飾演畏罪潛逃跑到馬戲團中扮小丑的醫生;在西部片經典作《赤壁亡魂》(Naked Spur,1953)中飾演個人風格強烈的獵人等。這些影片大都賣座甚佳,使史都華成為少數可以取得影片分紅的五十年代巨星之一。

史都華在銀幕上是正人君子,在銀幕下亦然。他一直到四十一歲才結婚,自始至終守著愛妻葛羅莉亞·哈翠克·瑪琳而沒有鬧過絲毫的桃色新聞,在聲色犬馬的好萊塢堪稱聖人。

踏入六十年代,年過半百的史都華主要是在西部片中主持正義,作為片中道德良心的表徵。重要代表作有大導演約翰·福特執導的三部影片《馬上雙雄》(Two Rode Together,1961)、《雙虎屠龍》(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1962)、《安邦定國志》(Cheyenne Autumn,1964),年事漸高之後逐步退出影壇,只在少數影片如:《神槍手》(The Shootist, 1976)、《航暴死亡角》等客串配角。最後的一次正式演出,是與老牌女星蓓蒂·戴維絲雅合演電視電影《正確之路》(Right of Way,1983),美國影藝學院在一九八四年特別給史都華頒發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一年後,影星出身的雷根總統再度給他頒贈自由勳章。

一個與眾不同的好萊塢演員,一個好萊塢罕見的體面男人

詹姆斯·史都華演出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