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夫·布里奇斯的寫真照片
傑夫·布里奇斯的生日是1949年12月04日,出生于美國洛杉磯。 他身高185cm。
73屆奧斯卡提名:最佳男配角。提名角色:在《政壇風雲》(The Contender)里飾演傑克遜-伊文思(Jackson Evans)——一位脾氣暴躁的美國總統,他因為提名一位曾經出過性醜聞的參議員作他的副總統,從而在美國政壇掀起一場軒然大波。
算上這次,傑夫-布里吉斯(Jeff Bridges)已是第四次獲得奧斯卡的提名了。布里吉斯第一次因《最後一場電影》(The Last Picture Show)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時才剛剛22歲,25歲時又因在《霹靂與光腳》(Thunderbolt and Lightfoot)中的出色表現,使得一同出演該片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相形見絀,從而第二次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此後過了整整10年,布里吉斯再次獲得奧斯卡提名,這回是最佳男主角,影片是《星空訪客》(Starman)。與本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另一位提名人阿爾伯特-芬尼(Albert Finney)相似的是,傑夫-布里吉斯雖多次獲得提名,但次次都空手而歸,從來就沒有實現過蟾宮折桂。布里吉斯與奧斯卡多次擦肩而過,令影評家們也頗感憤憤不平。《紐約時報》曾經認為,傑夫-布里吉斯是他那一代演員里最具天分但卻最少獲得犒賞的人物之一,是最沒有實現其應有的價值的演員之一。
傑夫-布里吉斯1949年12月4日出生於美國洛杉磯的一個演藝之家,父母及哥哥均為職業演員。在僅有4個月大小的時候,小布里吉斯便躺在媽媽的懷抱里演出了他的電影處女作《危險關係》(The Company She Keeps),8歲時藉助父親的電視劇集《海上巡航》(Sea Hunt)開始步上電視熒屏。服完兵役之後,布里吉斯又進赫伯特-伯格霍夫學院(Herbert Berghof School)專門學習了一段時間的表演,自此,新一代電影明星便做好了正式登台亮相前的準備。為布里吉斯贏取第一個奧斯卡提名的《最後一場電影》對一個年僅22歲的年輕演員而言無異於是一個碰頭彩,這使得布里吉斯深受鼓舞,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頻出佳作,如1972年的《肥佬城市》(Fat City)、1974年的《霹靂與光腳》、1975年的《西部之心》(Hearts of the West)、1976年的《渴望》(Stay Hungry)。但1976年的《金剛》《King Kong》和1980年的《天堂之門》(Heaven』s Gate)是布里吉斯迄今為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失敗。在沉寂了一段時間之後,1984年連續出品發行的《不惜一切》(Against All Odds)與《星空訪客》又為布里吉斯帶來了如潮好評,且後者還為他贏得了第三次奧斯卡提名(最佳男主角)。1985年,布里吉斯與格琳-克魯斯(Glenn Close)聯合主演的法庭片《峰迴路轉》(Jagged Edge)是其職業生涯中票房最為成功的作品。1986年布里吉斯與簡-方達(Jane Fonda)一起主演了《自此以後》(The Morning After),88年主演了著名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Francis Coppola)的名作《塔克其人其夢》(Tucker:The Man and His Dream),89年與米歇爾-法伊芙(Michelle Pfeiffer)共同主演《好人貝克》(The Fabulous Baker Boys),91年與羅賓-威廉姆斯(RobinWilliams)一起出演《漁王》(The Fisher King),93年主演《美國精神》《American Heart》並首度擔任了製片人的角色,96年與芭芭拉-史翠珊共同主演《鏡子的兩面》(The Mirror Has Two Faces),98年主演著名獨立製片人科恩兄弟(Coen Brothers)的《偉大的勒鮑斯基》(The Big Lebowski),99年出演由莎朗-斯通主演的《繆斯女神》(The Muse)。今年,布里吉斯還將有兩部影片公映,一部是科幻片《K-PAX》,一部是懸念片《罪證》(Scenes of the Crime)。
幾乎可以說是自生下來便開始了演藝生涯的傑夫-布里吉斯飾演角色無數,其星途雖然不是一帆風順,但也足夠豐富多采了。在描述他的演藝生涯時,他曾形象地說:「紅燈停,綠燈行,如果遇到黃燈,你便緊著趕吧。」除了演戲,布里吉斯還非常熱愛音樂,迄今已創作出200多首流行歌曲,並在去年發行了首張個人專輯《快來這兒吧》(Be Here Soon),而且取得了不俗的銷售業績。
傑夫·布里奇斯演出的電影
傑夫·布里奇斯曾經參與的電影有K星異客(2001), 吻我再見(1982), 奔騰年代(2003), 蒙面與匿名(2003), 西域槍神(1995), 誰殺了她丈夫(1978), 謀殺綠腳趾(1998), 金剛(1976), 零點爆破(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