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克·鮑德溫的寫真照片
亞歷克·鮑德溫的生日是1958年04月03日,出生于紐約。 他身高180cm。
亞歷克·鮑德溫1958年出生於紐約長島,在從事演藝生涯的鮑德溫兄弟中他是最為觀眾所熟知的。英俊這個詞對於亞歷克·鮑德溫而言是恰如其分的,不過現在略有些發福的他已不復當年的風采,想當年的他曾經被帝國雜誌選入全球100名最性感男人。
鮑德溫曾在紐約大學攻讀戲劇,而後日間出演電視肥皂劇,晚間則參与莎翁舞台劇的表演,後來漸漸轉向大銀幕工作。黑髮碧眼的亞歷克·鮑德溫在上世紀80年代是百老匯備受矚目的年輕演員之一,也是當時炙手可熱的一名影星,其飾演的銀幕角色多為剛毅類型。在一系列肥皂劇及《甜蜜的復讎》、《灰色上裝》中跑龍套后,1987年鮑德溫出演了其銀幕處女作-《永遠的潞潞》,這是一部幾乎未曾公映的影片。
1991年在出演編劇尼爾·西蒙的喜劇片《抱得美人歸》中,鮑德溫與片中女主角金·貝辛格產生了感情,1993年8月與兩人喜結良緣,成為一對令人羡慕的銀幕夫妻,1995年10月育有一女,2002年2月協議離婚。由於與金·貝辛格之間情感糾葛,一度令他在事業上陷入低潮,但隨後在《拜金一族》中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他的演藝事業一直在起起浮浮之中,2003年他出演了影片《冷卻》,因在片中不俗的表現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同樣是對他演技的肯定。
亞歷克-鮑德溫原名亞歷山大-雷-鮑德溫(Alexander Rae Baldwin),1958年4月3日生於美國紐約的長島,在鮑德溫演員家族兄弟中排第二,也是幾兄弟名聲最大的一個。鮑德溫曾在紐約大學攻讀戲劇,而後日間出演電視肥皂劇,晚間則參与莎翁舞台劇的表演。上世紀80年代初,鮑德溫移居洛杉磯並開始活躍于電視界,1986年開始踏入影壇。
黑髮碧眼的亞歷克-鮑德溫在上世紀80年代是百老匯備受矚目的年輕演員之一,也是當時炙手可熱的一名影星,其飾演的銀幕角色多為剛毅類型。在一系列肥皂劇及《甜蜜的復讎》(Sweet Revenge)、《灰色上裝》(Dress Gray)中跑龍套后,鮑德溫出演了其銀幕處女作-《永遠的潞潞》(Forever,Lulu)(1987),這是一部幾乎未曾公映的影片。1988年鮑德溫的演藝事業取得了突破,這一年他接連出演了5部電影,角色之廣、之難,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在《天下父母心》(She's Having a Baby)中扮演了凱文-貝肯(Kevin Bacon)的那位言而無信的朋友;在《陰間大法師》(Beetlejuice)中飾演了寬厚但卻糊塗的幽靈丈夫;在《嫁入黑幫》(Married to the Mob)中飾演了一名飛揚跋扈的黑幫成員;在《脫口秀》(Talk Radio)中扮演了一位機智靈敏的節目製作人;在《上班女郎》(Working Girl)中又飾演了一名身份卑微的鄉巴佬。
1989年鮑德溫在《大火球》(Great Balls of Fire!)中飾演了吉米-斯瓦格特(Jimmy Swaggart),隨後又在《邁阿密特別行動》(Miami Blues)、《獵殺紅色十月》(The Hunt for Red October)及《艾莉絲》(Alice)(均為1990年出品)中分別飾演了喪心病狂的殺手、英勇無畏的傑克-瑞恩(Jack Ryan)和幽靈情人。1991年在出演編劇尼爾-西蒙(Neil Simon)的喜劇片《抱得美人歸》(The Marrying Man)中,鮑德溫與片中女主角金-貝辛格(Kim Basinger)產生了感情,1993年8月與兩人喜結良緣,成為一對令人羡慕的銀幕夫妻,1995年10月育有一女,2002年2月協議離婚。然而,當時兩人在影片製作過程中所傳出的種種所為嚴重損害了他的形象。由於與派拉蒙電影公司發生分歧並因此飽受影評界的批評,在《獵殺紅色十月》的續集《愛國者遊戲》(Patriot Games)中鮑德溫被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取代。1992年,他在電影版的《天外傾情》(Prelude to a Kiss)中再次展示了在非百老匯舞台劇中的表演才華,並在影片《拜金一族》(Glengarry Glen Ross)中因成功飾演了一位外行卻霸道的銷售總管而亨譽影壇。雖然該角色的表演時間很短但卻給無數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後,他重返百老匯出演了新版的《慾望號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卻遭到廣泛的批評,於是便回到好萊塢參加了一系列影片的拍攝工作:1993年在《體熱邊緣》(Malice)一片中扮演了一位自視甚高、極有天賦的外科醫生;次年在《賭命鴛鴦》(The Getaway)中與貝辛格合作演對手戲,飾演了一位職業罪犯;同年又在電影版《魅影魔星》(The Shadow)中飾演了神秘的拉蒙特-克倫斯通(Lamont Cranston)。繼在影片《諾丁山》、《珍珠港》中的精彩演出以後,2003年鮑德溫出演了影片《冷卻》(The Cooler),並因在此片中的不俗表演而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提名。
鮑德溫兄弟中有三位都是演員:威廉-鮑德溫(William)在《I.A檔案》(Internal Affairs)和《靈異空間》(Flatliners)(均為1990年出品)兩部影片中擔任配角,並在《烈火雄心》(Backdraft)(1991)、《偷窺》(Sliver)及《獵愛高手》(Three of Hearts)(均為1993年出品)中擔任主演。史蒂芬-鮑德溫(Stephen)除在電視系列劇《原野飆龍》("The Young Riders")中擔任配角外,還在影片《野獸》(The Beast)(1988)、《生逢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1989)、《過橋》(Crossing the Bridge)(1992)以及《武裝隊》(Posse)(1993)中演過一些角色。丹尼爾-鮑德溫(Daniel)則在薇拉莉-柏特奈尼(VALERIE BERTINELLI)執導的電視系列劇《悉尼》中飾演了切西(Cheesy)這一令人作嘔的角色,之後又在系列劇《大屠殺:街區生活》中擔任配角。
主要作品年表
《冷卻》(The Cooler)(2003)
《珍珠港》(Pearl Harbor)(2001)
《百老匯:黃金時代》(Broadway: The Golden Age, by the Legends Who Were There)(2002)
《我為電影狂》(State and Main)(2000)
《戰慄煞星》(The Confession,又譯「大冤獄」/「供認」)(1999)
《諾丁山》(Notting Hill,又譯「新娘百分百」)(1999)
《天意之外》(Outside Providence)(1999)
《水銀蒸發令》(Mercury Rising,又譯「終極密碼戰」/「水星計劃」)(1998)
《勢不兩立》(The Edge,又譯「邊緣」/「殺與捕」)(1997)
《危險機密》(The Juror,又譯「黑色交易」)(1996)
《獵殺大行動》(Heaven"s Prisoners)(1996)
《尋找理查》(Looking for Richard)(1996)
《密西西比謀殺案》(Ghosts of Mississippi)(1996)
《賭命鴛鴦》(The Getaway)(1994)
《魅影魔星》(The Shadow,又譯「魅影奇俠」)(1994)
《體熱邊緣》(Malice)(1993)
《天外傾情》(Prelude to a Kiss,又譯「神魂顛倒第六感」)(1992)
《拜金一族》(Glengarry Glen Ross,又譯「大亨遊戲」)(1992)
《抱得美人歸》(The Marrying Man)(1991)
《艾莉絲》(Alice,又譯「拾夢情真」)(1990)
《獵殺紅色十月》(The Hunt for Red October,又譯「追擊赤色十月號」)(1990)
《邁阿密特別行動》(Miami Blues)(1990)
《大火球》(Great Balls of Fire!)(1989)
《陰間大法師》(Beetlejuice,又譯「甲殼蟲汁」)(1988)
《嫁入黑幫》(Married to the Mob)(1988)
《上班女郎》(Working Girl,又譯「打工女郎」)(1988)
《脫口秀》(Talk Radio)(1988)
《天下父母心》(She/s Having a Baby)(1988)
《永遠的潞潞》(Forever, Lulu)(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