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之門(2006)的海報和劇照
風暴之門于2006年上映。
2006年俄羅斯最新戰爭動作電影,改編自俄國戰爭報告文學,講述一個真實的事件,2000年2月俄某空降師6連在高加索與車臣匪軍的戰鬥,最後85名官兵英勇犧牲了。影片由《第九縱隊》原班人馬傾力打造,多位動作男星聯合出演,有安德烈·卡拉斯科(《土耳其式開局》、《第九縱隊》、《俄羅斯大亨》)、米蓋爾·普萊切科夫(《第九縱隊》)、米蓋爾·葉弗里莫夫(《第九縱隊》、《國家顧問》)、丹尼爾·斯塔科霍夫(《情迷彼得堡》)等等。《風暴之門》實際不是電影,而是一部劇集,四集總計210分鐘。這部戰爭題材的劇集講述車臣戰爭中俄羅斯官兵一段著名的以弱勝強的守衛戰.
故事發生在切克尼亞(Chechnya)叛亂時期,由陸軍上尉多洛寧(Doronin)帶領的戰鬥連,被派到一個四面環繞巨岩的狹窄山區,他們的首要任務看似很簡單,即阻止一夥叛軍匪徒通過這個峽谷。士兵們希望這次任務一切都能順利,他們當中的一些人被解除職務,一些作著隨時離開的打算,另一些人則期盼著愛人的來信……沒料到由泰姆拉茲率領的叛軍達到1000人,並很快地進入了他們所在的陣地,衝突迅速變成了一場血腥的肉搏戰。《風暴之門》的故事背景取材於車臣戰爭中的真實戰役。車臣叛軍與俄羅斯政府軍的常年戰爭一直是神秘和遙遠的,而這部電影就將這個局部戰爭的細節平鋪直述的擺在了觀眾眼前,即使是用於歷史參考都有眉有眼。片中車臣叛軍的組織性、對戰爭的專業性和哈薩克軍人的凶殘本性確實讓人佩服當時普京總統對待車臣叛軍絕決的魄力。更令人興奮的是,片中前蘇聯常規軍備的集體亮相是軍事愛好者難得一見的誘人場面。以前從美片中看到了蘇聯制式武器不僅單一而且缺乏認真的描寫,這對軍事迷來說是一種遺憾。但本片可謂是蘇式常規武器的集體檢閱,從制式步槍AK74到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這些聞名世界的經典武器被無限度全方位的予以展現。片中「米 24」強大的攻擊力第一次作為電影鏡頭有著強大的視覺震撼,了卻我一樁曾經的心愿——「這個和阿帕奇直接對抗的傢伙到底威力如何?」影片的戰爭場面相當真實客觀,並且具備很強的可看性。片中尋找狙擊手的一幕戰爭戲扣人心弦又驚險刺激,而森林中的偵察分隊的遭遇戰短兵相接之處驚心動魄,兇險之極。而最終的大決戰宏觀壯偉且觸目驚心。由這些場面構成的《風暴之門》對於軍事題材的愛好者來說完全是當下少有的選擇。個人認為,這部影片是前蘇聯常規武器和作戰模式最全面系統化演練的一部戰爭電影,尤其對於軍事迷來說。本片從風格上彷彿是美版《兄弟連》和國產《亮劍》的組合。三個半小時的電影從俄軍官兵的個人角度將戰役從開始一直細化到結束。影片利用大量的閃回鏡頭交待人物的背景心理,而戰爭場面拍攝得宏大並且客觀真實。《風暴之門》實際是俄羅斯的主旋律電影。影片同樣帶著些許的官方色彩,謳歌國家的榮譽和政府的偉大(這應該是主旋律電影的內核吧)。《風暴之門》的攝製手段並不高明,運用的技巧也很古老。但劇中人物的性格特徵和社會背景以及個體的精神力量都被渲染得合情合理,觀后的感覺是感嘆俄羅斯官兵為國而戰的高風亮節。相對於國產主旋律題材的影片,《風暴之門》的攝製和創作真是需要國內相關人士和官員學習。終究真實可信沒有形式主義教條主義的電影可以獲取觀眾的心。這部戰爭片雖然在表現手法上過於老套,但對各種細節的真情流露之處還是比較自然,況且還有真實的大量的專業的戰爭場面作為電影的突出賣點。因此,過一次戰爭癮或了解一段歷史都是觀看本片的樂趣所在。可能由於主旋律的因素,影片並沒有對車臣戰爭進行必要的反思,也沒有對和平作出期盼和憧憬。這不得不算是一種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