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記實的海報和劇照
南京淪陷前的情況
1937年,早在抗戰一開始,日寇飛機就濫炸南京,前後達百余次之多。其轟炸目標多是非軍事目標,南京最熱鬧、人口最稠密的城南一帶,受到的空襲最多。九月二十五日的一次轟炸最為殘酷,自上午九時半至下午四時半,日機先後五次共九十五架次,在南京上空共擲炸彈約五百枚,致使平民死傷六百餘人。
下關難民收容所一處亦不幸中彈,死者達百人以上。遭到轟炸的,除電廠、自來水公司、廣播電台等外,還有在屋頂上漆有紅十字的中央醫院。
十一月二十日,日寇逼近南京,國民黨政府發表遷都重慶的通告,南京陷入一片混亂。大大小小的官僚爭先恐後地逃離了南京,剩下的是無依無靠的老百姓。抗戰前,南京人口約百萬,戰爭開始后雖已開始向各地疏散,但能夠遠走他鄉的多是達官貴人、豪紳富戶,一般居民頂多投奔四郊,暫避戰火;加上前方各地的難民陸續逃來,因而南京的居民仍然不少。國民黨政府對這些彷徨無主的難民聽之任之,倒是一些「熱心公益」的美、英外籍人士,建議在南京成立「國際委員會」,劃定一定的區域作為難民區。國民黨政府接受了這一建議。
十一月二十五日,日軍分三路進犯南京:東路沿滬寧線,攻南京正面;中路循寧杭線,取溧水、句容,襲南京之背;西路自廣德、宣城、蕪湖,包圍南京。十二月初,三路日軍均已進抵南京外圍,與守軍發生戰鬥。當時南京守軍有十余萬,歸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指揮,但唐採用了將外圍陣地放棄,困守孤城的戰術
,坐以待斃。
十二月十二日,日軍主力猛攻雨花台,至正午,雨花台陷落。下午二時,又攻陷中華門,南京城被打開了一個缺口。下午五時,唐生智匆匆開了一個歷時二十分鐘的師以上將領會議,散發了一份油印的突圍命令,而他本人卻不顧自己立下的「與南京共存亡」的誓言,倉皇地渡江出走了。十三日,日寇佔領南京,從
此一幅更為殘酷的圖景呈現在我們面前。
兩條血路
當日寇侵入南京時,城內剩下的居民,大多數都躲進了「難民區」(詳下)。其餘有些人是公司、商店裡的留守人員,有些人是市民,他們要看守自己的房物,因此,街道上已經見不到多人了。可是前方潰散下來的散兵、傷兵、病兵,以及被炮火和日寇驅來的各地難民,扶老攜幼,從中山門、中華門湧進了南京城。他們來到南京后,敵人的炮聲、槍聲愈來愈緊,大家更感慌張,希望躲入難民區的「難民收容所」,但又被拒絕;最後,則希望衝出城門,渡過長江。於是,一部分人群湧向通向長江邊的中山北路,準備闖過挹江門到下關中山碼頭渡江;一部分人群湧向中央路,準備闖過和平門到燕子磯渡江。
當許多難民向中山北路、中央路移動時,最後逃出南京的一部分國民黨官兵,蟻集在江岸上,未能脫險,此時深怕難民群妨礙他們,所以把挹江門、和平門兩道城門緊閉起來,以便於他們搶渡逃生。
兩條馬路上的人群,後面有日寇的炮火,前面阻於緊閉著的城門,哭喊聲、怒罵聲,響徹兩條馬路。這群難民,多半是傷兵病兵和老弱男女,又久經凍餓,在進退無路的情況下,或向四面逃避,或逗留原地,失去了控制自己命運的能力。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上午,日寇從雨花門、光華門、中華門三路侵入城內。當天入城的日寇,為谷壽夫部隊。這些獸兵入城后,一部分立即佔領各級政府機關、銀行和倉庫,一部分則野獸似地尋找屠殺對象。於是,馬路上的難民群,特別是中山北路、中央路和兩旁街巷中的難民,就被他們當作戰鬥的目標,使用機槍、步槍和手槍,瘋狂地射擊。南京大屠殺當即展開了。
成群的老人、婦女、孩子和混雜在人群中的傷病兵,隨著槍聲,紛紛倒卧下去,大多數當場死亡,但也有仍在呻吟、叫罵。馬路和街巷,頓時血肉狼籍,屍體縱橫。毫無人性的日寇繼續對手無寸鐵的人們射殺。這天僅僅是屠殺的開始。